这是我多日前未完成的稿子:
深夜迟迟不能入睡,也许和注射疫苗有关,也许和考试有关,尽管不去追究原因,我现在实然是短时间内无法入睡了。我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想起他的精神胜利法,想来总是有人要失眠的,想到这里,我便心安理得了。
此起彼伏的鼾声,摇曳的风扇声,我不觉得它们恬噪,他们是我夜寐不能眠时的陪伴。
偶尔的失眠,未尝不可,耳边是广播的声音,心里却不在广播中,我此刻是老师口中“心不归一”的典型例子。冀东近来频繁地下雨,周遭的城市也是如此,莫不是全国都如此?我只是有所听闻。我给广播设置了定时,到时间它就会“睡觉”,然而它都昏昏睡去我还矍铄着,迎着舍友的鼾声,我决定来一场“精神游离”。默背期末功课的考试内容,三皇五帝和古代的那些事情已不知在我脑海中进出了多少遍。实不相瞒,广播的内容也是与考试内容有关,但我也很爱听,因为我还是对历史感些兴趣的,但我喜欢活灵活现的历史,生动些更便于记忆。
02
多日后,我想延续这篇稿子,想起人是绝不能没有精神的。
我有时到旁边的学校念书背书,或是登上顶楼眺望,在十楼的辽阔视角里,我顺着天际线北望,西北方有耸立着的巨大发电烟囱,在它旁边的则是连绵的一座座朦胧的山,因为它们实在离这里有些远。你在远处望那山,只看得半山腰到顶峰,随着天气的变化,那些山愈发清晰,尤其以傍晚时最美。
傍晚时,晚霞带着烟云,我放下背诵许久的书卷,向远处神往。人们总是有感性的认识的,理性的认识也是从此得来的,倘若看得太清楚,生活反而会失去一些美。远处,粉红的云彩和夕阳照射下的山脉浑然一体,我察觉不出是云在低空畅游还是山浮在了天空中,那种感觉是无法描述的。傍晚是美的,清晨也是美的,它们都是昼夜交替的界限,一个提醒人们休息,一个则提醒着人们迎接新的光景。
03
近来在看《觉醒年代》,我由衷赞佩这部匠心之剧,它活灵活现了那段历史,同时也告诉人们是绝不可没有精神依托的,倘若精神没有了可以寄托的对象,那么人、家庭、社会、国家都会陷于混乱。蔡孑民先生言:“民国则像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涌动,百家争鸣再现。”
乱世为国求出路,谋独立与安宁,和平时期则为国家富强殚精竭力。现在亦然,许多思潮不仅局限于为一地谋出路,更多地在为地球寻找出路,这些思想相互激荡,看起来眼花缭乱,但这也正是人们寻找出路的表现。
“精神胜利”,不仅仅是自我安慰,更应被积极地扩大地利用到更多的领域,在失落时涂抹伤疤,甚至“刮骨疗伤”,恢复状态后衔枚前行,不失青年人的本色,不造就青年人的退步,如此才能振奋时代的精神,促进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