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两种人格特质:讨好型人格和付出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那些总是试图迎合他人,牺牲自我换取他人的认可和赞赏的人。他们可能会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压制和牺牲自己的需求,避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来满足他人所需要的。但长期下来,可能会失去自我,感到疲惫和不满。
付出型人格:是那些乐于付出,但期待得到等量回报的人。他们付出的是对方所需要的,而期待得到的是自己所需要的。比如通过这些行为实现自我价值、情感上的满足或者其他形式的正面反馈。这是一种能量交换、交易置换的过程。内心对自己的付出是认可的,自我认同和成就感往往来源于帮助和付出。
但无论是讨好型还是付出型,我们都需要注意平衡。在付出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我们需要在付出和自我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学会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是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可。
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在初期我是会为了氛围的舒适而去牺牲自我的人。在这其中让他人舒适的同时也让自我舒适,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我是讨好型人格。那么,「氛围舒适、自我舒适」这是我要的需求,而我为了这个需求去付出,那这是否是付出型人格而不是讨好型人格呢?
我想这是付出型人格,因为我知道自己的需求「氛围和自我舒适」,并且通过付出来满足这一需求,付出的过程中能照顾到他人的感受也没有牺牲自己的需求,同时这种付出能够带来正面的结果「更和谐的氛围和内心的满足」。这和讨好型人格的牺牲自我、牺牲自己的需求换取他人的认可并不相符。
我意识到我们需要学会识别并满足自己真实的需求,同时尊重他人的需求和界限。在付出的同时,保持自我觉察,理解自己的行为本质、需求和情绪,要清晰的察觉到自己的种种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及自我认可自我的行为,而不是为了世人对个人的评价。
我们并不需要定义自己是什么人格,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展现出不同的特质,特质是复杂的也是会变化的。所以我们只要理解并接纳了自己的行为,在不断的向内探索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