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者:吴晓妮、刘沛方、明佳丽、王霞、高丹、樊婵娟、南亚琼、苏帅铬(语文)
冯淑娜、董瑞云、朱美娟、赵敏、柳秀丽(数学)
苏肖茹、宁甲婷、南彦琴、王婧(英语)
四月的校园,充满着勃勃生机,当我们的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都会被它吸引而来,就是在这样的互相吸引中,我们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相聚。今天的活动由赵同学针对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复习课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落地,和大家做以课堂展示、课例解读、设计思路以及议课评课的一个闭环分享。
课标解读以及设计思路:
课标中“空间与图形”这一学段对六年级学生的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等简单的几何体,认识圆柱的展开图,发展空间观念。
何为空间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何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学知识,将“空间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我认为:空间观念是学生能够通过几何图形联想出实物的形状,由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体、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推理,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教师在授新课时,一定要从生活出发,对模型、实物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空间的感性认识,形成空间的整体形象,树立空间骨架,进而抽象为空间形体的平面图形。在看图时,由图想面,由面想体,从而形成“图为一体”的观念。
六年级的学生在新知学习时已经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型基础,并能够根据立体图想象出平面图,建构出图形运动、形成和变化的过程,基于这样的学情,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想象、推理、分析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课标、学情和目标的综合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
教师课堂学习活动生成体系表:
课堂展示:
议课评课:
大家基于对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认为对于思维跳跃性比较大的课堂,让课堂稍微“慢”下来,在每一个问题提出之后,采用适当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思维逻辑性和跳跃性较强的题目,要给学生留下小组互助交流、内化的时间。例如:
在解决每个小圆柱的表面积时,50%的孩子遇到了瓶颈,或许是构建不出图形的模型,或许是建立不起与原图形的关系...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师在讲解分析之后仍然有20%的孩子似懂非懂,如果此时等一等,说说困惑,亦或者是让AB类的同学再次进行互助交流,答疑解惑,在这样释疑的过程中,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了结构化的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数学学习变得容易而有趣。
未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让学生真正能够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找到数学中的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本质,从而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准,越走越稳!只有这样,好吃而有营养的数学课才能应运而生。
未来可期,你我同行......
下期预告:
时间:5月8日
地点:录播室1
内容:基于案例,浅谈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落地
汇报人:朱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