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集大结局,导演安排了三个长吻,一个是安抚之吻,一个是救赎之吻,一个深情之吻。特别是最后那“深情之吻”,让人又联想到第二集中,郑秋冬和罗伊人在校园里的那次初吻——从初吻到长吻,从盛夏到深冬,这两个吻之间,整整跨越了十年。
这一期我想写短点,但这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光看在大结局那三个意味深长的长吻份上,我似乎就必须得写长点,写长点,再写长点——我势必拿出全部的能量来鉴赏和思考这最后的高潮,这如交响诗般的乐段。
如何感受、思考、理解导演最深刻的高潮设计?如何鉴赏、诠释、赞美那震慑心灵又安定亡魂的伟大救赎?所想的、所念的、所叹的,千般感慨一股脑儿地涌上来。
下面用10条诠释来剖析“最后救赎”的种种观感。
01 终极挑战两个任务
在最后的四集,导演还剩下两个任务。
其一,如何设计郑和罗“心同一体”的恋情,给观众留下永远不会磨灭的印记;其二,如何诠释郑和罗“德聚仁合”的境界,带给剧迷们真实且深切的慰藉。
这几乎是两个必选动作。就像NBA总决赛第七场,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谁是总冠军?谁是最有价值球员?
一段横跨十年,几经波折的恋情如何收场?一个久经磨难,沉沉浮浮,走了一趟惊险颠踽之旅的小人物如何完成伟大救赎?
如果说还有第三个任务,或许就是前面剧集已经留有伏笔的“德聚仁合”上市计划——郑秋冬、林拜、罗伊人、葵黄成为最大赢家,站在事业的巅峰,笑傲人生?
02 预设三枚重磅炸弹
为完成最后阶段的高潮迭起,一波又一波汹涌而来,导演其实是从第五十集开始,就预设了三枚“重磅炸弹”。
上一期我错误地估计了剧情发展,仅仅将陈香理解为导演在收官之战设计的“重磅炸弹”,其他陆续登场的人物,只是这枚“重磅炸弹”的辅助、陪衬、支持系统。
实则不然。陈香只是其一,其二是严枫,其三是严冰河。导演设置的三枚重磅炸弹,以“连环套”、“戏中戏”的形式,依次拉响,一次又一次让感到不可思议,一次又一次逼得观者几乎瞠目结舌,无法自拔地被高潮段的情节控制了。
如果说还有第四枚隐而不发的炸弹,那就是严枫肚子里面的孩子。
03 一次伟大的高潮反转
如果按此前猎取曲闽京、陈修风、赵见蜓等职场高管的设计,郑秋冬收官之战,导演应该如此设计:揭秘陈香“商业间谍”身份;说服情报分析师周霜荷履职;赢得盛煌父女的高度评价;庆祝德聚仁合成功上市;颂扬郑罗有情人终成眷属,等等。
如此这般,众多感官刺激组成的高潮乐段,让观众沉醉在一曲优美而恒久的“欢乐颂”中。
但导演却是另辟蹊径,情节急转直下,随着陈香的心脏衰竭离去,严枫为之精神失常,严冰河为之情绪崩溃,原本是重新赢得爱情、筹谋公司上市的郑秋冬和罗伊人,却陷入“救赎”的两难困境。
面对这种极度反转的情节,观众似乎还没有完全准备就绪,没能及时理解这种最深刻的反转设计,甚至发出“难以理解的败笔”的论调。
04 旧话重提
看完导演姜伟在这四集中的高潮反转设计,笔者想记一年前在《文艺片除了看故事外,我们还能看些什么?》一文中曾经写过的一段话:
“有多少观众,大概就有多少种观看。不同阶层的观众观看同一部电影,对电影艺术、影像叙事及导演语言的理解,必然千差万别,各有所持。凡夫俗子看电影就像看新闻、相声、段子,追求故事、刺激、娱乐;而少数精神贵族却注重电影艺术的本质:影像、艺术性、文学性、批判性,人物角色塑造,以及其对时代精神的呈现;更加复杂的道德、更加模糊的性格、更加纤细的人物形象才是他们想要观看到的。一部分人认为精彩绝伦的电影,另一部分可能认为无趣至极。为此,审美不仅存在偏见,更允许包容偏见,尤其是专业性偏见,正如波兰导演克利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说:‘我拍摄电影大概是出于自己的抱负。真的,每个人都是为自己拍摄电影的。’”
很多观众,就像期待曲闽京“农家乐”、陈修风“瓷婚庆典”一样,期待在陈香收官一战中,看到预期中的种种,但导演偏偏跳转至突如其来的、郑罗联袂奉献的一场基督式“灵魂救赎”。
05 救赎的三个悖论
剧情设置:因为陈香心脏衰竭离开,严枫接受不了这一事实,导致精神失常,错把郑秋冬当成了陈香;盛煌老总严冰河将爱女送往精神病医院救治,面对失忆的唯一爱女,悔恨万千。
心怀愧疚的郑秋冬,一心一意想通过唤醒严枫来补偿他的过失,来弥补他对这个家庭会造成的致命伤害,来避免接下来有可能引发的更大悲剧。
但这场“救赎”却成了郑秋冬的“终极挑战”:
A.郑秋冬如果真心爱罗伊人,他就不应该假扮成严枫的爱人陈香;如果郑秋冬想完成救赎,他就必须扮演成陈香。
B.如果罗伊人爱郑秋冬,她就不应该支持郑秋冬假扮陈香用爱去唤醒严枫,完成终极救赎;如果罗伊人不支持郑秋冬,那么他就可能完成“救赎”使命。
C.如果严冰河不想伤害郑和罗,他就没有办法挽救女儿;如果严冰河想救女儿,就必须一次又一次伤害到郑和罗。
三个近乎魔性与神性缠斗的悖论,演化成剧中三个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正如大师级导演伍迪-艾伦揭示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一个精神分析的时代——冲突变得内在化而不像多年前那样是外在可见的或是电影化的。”
这种内在化的激烈冲突,有如贝多芬庄严堂皇的交响曲与李斯特浓稠深沉的狂想曲交织在一起,众多复杂的况味齐袭而来,弹响起让观众感受到不可思议的、厚重华丽的高潮乐段。
06 父爱如山的几个片段
姜伟导演用严冰河这枚“重磅炸弹”来压轴,真是稳如泰山。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冯恩鹤的表演,我会选择“不动声色”。
印象深刻的几场戏,一场是他拿到严枫怀孕的化验单,瞬间失色,倒地晕厥;一场是他与郑秋冬的促膝长谈,尽管悲痛欲绝,但依然克制隐忍;一场是他与罗伊人谈最终的救治方案,想乞求她同意郑秋冬带严枫去欧洲旅行,依然是片言只语,点到即止。
尽管这几场冯老演绎的是一个处于崩溃边缘的父亲,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份大企业家的风范和尊严。没有撕心裂肺,也没有咬牙切齿,不动声色间,他将内心含藏了像烈酒一般浓醇的父爱,诠释得浓稠深沉。
07 两难之爱
要求太高的两难之爱,几乎逼疯了罗伊人!她要一边要无私地奉献去自己苦苦等候来的爱,一边还要守住一个女人的底线;她要爱郑秋冬这个人,还要爱他的信仰。
如果这时候是熊青春或者是贾衣玫处在罗伊人的位置,她们会怎么办?
她甚至不敢去想郑秋冬和严枫在一起的种种情形,听说严父要求郑秋冬陪严枫去欧洲重温浪漫之旅时,她彻夜失眠,她万分焦虑,将唇膏涂满了脸颊。
她一次又一次看着自己心底真正的爱人,在眼皮底下和别的女子亲热,她能一味地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她除了失控似地跑进厕所、逃离现场,还能做什么呢?
罗伊人在这种内在化的激烈冲突下的处理,很好地诠释了这个人物近乎神圣的光华。她像策划“瓷婚庆典”那样,策划了“救赎计划”——像圣母玛丽亚那样,她要求心爱的人,去动情地长吻一个失忆的女子,以唤醒她被恶魔夺走灵魂;而自己的那份深情,那份博大的爱,却要不断掩藏,不断收敛。正是这样一个身处两难困境、收敛掩藏的女子,反而更加理想动人,反而更加深邃精彩,更能铺陈出如此厚重华丽的爱情传奇!
08 两次伪装
郑秋冬最后时刻伪装成陈香,这不能不让人想及此前剧集中的另一次伪装。
那时候,刚出狱的郑秋冬,急于痛改前非,急于东山再起,他伪装成病逝的博士覃飞。为此,不惜一切调查了覃飞生前的种种行为,种种遭遇,甚至包括他住院期间,所遭受过的种种化疗、急救措施,还有所吃过药物种类。
这次伪装成陈香,几乎是如出一辙。他要他模仿他的心理,他要懂得他与严枫之间的情感关系,他假装成像覃飞那样的病人死去一次。一句话,他几乎被陈香灵魂附体。
两次伪装,可以说彼此互为脚注,成了导演精心设计剧情的最好明证。
如果说那次伪装成覃飞的郑秋冬,是处心积虑渴望出人头地,想借追求理想来洗涤过去错误的“缺陷人”;而这次伪装成陈香的郑秋冬,他的人格超越到了另一个境界,他不仅仅是职场的CEO、顶级猎头、痴心情人,他还是一位驱魔人、心理治疗师、追求德仁境界的“完美人”。
导演也通过这两次伪装,完成郑秋冬人格的转化升华。
9 天启般跃现的三次长吻
五十八集大结局,导演安排了三个长吻,一个是安抚之吻,一个是救赎之吻,一个深情之吻。特别是最后那“深情之吻”,让人又联想到第二集中,郑秋冬和罗伊人在校园里的那次初吻——从初吻到长吻,从盛夏到深冬,这两个吻之间,整整跨越了十年。
不同的是,十年前,那次艰涩的初吻,罗伊人是百般推却,万般犹豫,有如重负;十年后,这次浪漫的长吻,罗伊人是百般坚决,万般放肆,如释重负。
细心的剧迷会发现罗伊人身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安抚之吻”她是身著黑衣,“深情之吻”她是身著红装——似燃烧的火焰,如盛开的繁花,像绽放的激情。
之前的罗伊人,着装以白裙、绿裙和卡其色的风衣为主,几乎无一时刻出现过红色衣服。导演在最后时刻这一细节安排,超越原本的界限,创造出一个过去不存在的罗伊人——真正天性解放、真正超脱从前的罗伊人!
10 另一个境界
很遗憾,前面所说的第三个任务——德聚仁合上市计划,导演似乎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很多剧迷自以为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元素,导演几乎都舍弃了。比如“瓷婚庆典”那样的合家欢,请出之前的刘量体、曲闽东、陈修风、葵黄,来见证郑罗的传奇爱情;比如最终上市成功,郑秋冬、罗伊人、林拜他们成为职场最大赢家,并为此铺陈出一片繁华美景、一番非凡热闹。
但导演几乎舍弃了所有戏剧性热闹,一心一意表现郑秋冬和罗伊人“心同一体”地,对精神失常的严枫的救赎。
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曾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一书中如此诠释“最后一幕的高潮”:
一切意义和情感的汇聚和顶点,其他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所做的准备,这是观众能否满足的决定性时刻。如果这个场景失败,那么整个故事必将失败,除非你创造了高潮,否则你便没有故事。如果你未能实现这一冲向辉煌的绝顶高潮的富于想像力的飞跃,那么前面的一切场景、人物、对白和描写都会变成一次刻苦的打字练习。
正如此前所说的,《猎场》最后四集,摆在导演面前的终极任务是:其一,如何设计郑和罗“心同一体”的恋情,给观众留下永远不会磨灭的印记;其二,如何诠释郑和罗“德聚仁合”的境界,带给剧迷们真实且深切的慰藉。
笔者认为,导演通过精心设计最后一幕以“救赎”为主题的高潮戏,深入地刻画了主人公郑秋冬对“爱”和“信仰”的终极选择,完美实现了上述终极任务,为此带给剧迷们另一种境界——“最令人满足的、最意味深长的体验”(罗伯特-麦基语)。
最后的话
即便它是如此深邃精彩,如此惊险颠踽,但也只有6个礼拜的时间,就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刻。香港音乐人黄伟文曾在《写于<Sex & the city>第六季之后》一文中写道:“好的电视剧守则第一条:在还没有变得太闷前,带着别人的惋惜和怀念结束。因为在变得太闷之后仍然需要继续,那是现实生活的特权。”于我而言,对《猎场》没有惋惜,惟留怀念。
【Written by: 唐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