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题目,你是否会诧异此“爱豆”是彼“爱豆”吗?
嗯,“爱豆”是偶像的意思,取至偶像的英文发音直译而成。一般而言,“爱豆”指得是明星、歌手、演员等的公众人物。
随着近年来“爱豆”概念的泛化使用,现在更多的人喜欢称王毅(中国外交部部长)、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金庸(武侠小说界的“泰山北斗”)、张弥曼(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各界优秀、杰出的人士为自己的“爱豆”。
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爱豆”=偶像=值得学习的行为榜样。
而在一个家庭中,无论孩子多大了,不管是3岁还是30岁,最应该成为孩子的“爱豆”的不是别人,正应该是父母。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什么样的人”,这是著名主持人董卿在初为人母时,接受采访时提及的育儿成长观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孩子还不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和错的时候,孩子会默默地观察并模仿父母的行为。
但是,生活中的你,真的能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孩子的爱豆”,从而规范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吗?
疲惫的你回到家,看见乱七八糟的衣服玩具,还有一旁作业没完成却在看动画片的孩子,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玩!玩!玩!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学习不见你那么上心,玩了的玩具不知道收拾,真是个烦人精!”
劈头盖脸把孩子骂了一通之后,自己就坐在沙发上拿起遥控转台看新闻或电视剧了,任由伴侣或者长辈在厨房忙碌,却半点帮忙的意思也没有。
晚饭过后,孩子好不容易地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你要求孩子再看些课外书,拓展一下课外知识。
孩子翻开书本,在书桌前坐了半个小时,可书却一页没翻。
思绪早就飘到九霄云外看着喜洋洋大战果宝特攻了。
而作为家长的你呢?
你的身体坐在书桌旁陪孩子阅读,但手里却拿着手机不断地翻阅着一天的朋友圈,或者在家长群里吐槽一下:自己的娃今天又如何拖拉、磨蹭、不合作了。
当你要求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不要总是看电视;平时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专时专用,做作业、看书的时候要专心……
作为家长的你又是否做到用过的东西自己收拾?主动帮助家庭成员分担家务?陪孩子读书、学习时,不看手机、不分心?
之前听朋友说过他的经历:他的母亲不小心扭伤了脚,没法走路,甚至去卫生间都困难。在母亲的康复期间,他悉心照顾,足足有3个月之久。那时正是炎热的夏天,每天他都会将母亲抱起来去卫生间,帮她擦澡,喂她吃饭,偶尔还会背她下楼去和她的那些老朋友聊天……
那天晚上,他正在帮母亲洗脚,他的女儿雪儿凑到了身边来,一边帮着他给奶奶洗脚,一边说:“爸爸,等你哪天走不了路,我也要给你洗脚,就像你照顾奶奶一样照顾你。”看着雪儿鼓着小腮帮,一副很认真的样子。我朋友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作为女儿的“爱豆”所带来的影响。
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对于好坏的概念不明确,他的世界观和行为模式完全是从家长身上获得的。
也许,孩子完全不知道什么话是该说的,什么话是不该说的,只是因为从你嘴里听到了,就觉得那是可以说的。
他也不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只是因为你那样做了,他就照搬你的做事风格,而不去考虑正确与否。
教育无他,榜样而已。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那样的人。这是最重要的家教原则。
以德为本,身心同疗
喜悦心理健康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