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中国是一个传奇,华为的老板任正非更是一个从来从不接受媒体采访的神秘人物。但华为的成长是尽人皆知的,也是国内少有的几家每年将10%的预算投入到研发上的创新型企业。 30年前的华为 以“有限公司”的方式诞生在深圳一栋居民楼内,五六个人,两万多元创业资本,老板任正非更是个通信制造的门外汉。经过30年的打拼,现在的华为已经是一个拥有拥有十几万员工,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或代表处、研究所的大公司,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排名世界前列,为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提供服务,其手机业务也跻身世界前三行列。
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华为创业给管理的书籍,但受华为委托并认可的目前只有这一本,书名《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也是华为高管们经过研究最后确定的。从书名我们就能感觉到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而这种“向死而生”的忧患意识,也始终贯穿着华为从发展到壮大的始终。
任正非是一名军人,军队的生涯对其管理华为的理念起到了极其关键的影响。比如,华为创业30年来,内部始终坚持了华为式的“民主生活会”制度(淡化批评,注重自我批评),而这一制度也切实起到了效果;在华为的日常管理层面,
任正非还引入了军事上的“红军”、“蓝军”机制。也即在公司层面的战略与发展委员会下设了一个特殊机构:蓝军参谋部。它的任务就是唱反调,虚拟各种对抗性声音,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信号,甚至提出一些“危言耸听”的警告。以构筑构筑组织的自我批判能力,通过不断地自我批判,使公司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通读本书,给人最直接、深刻的一个感触是任正非的“向死而生”精神。纵横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上活过200年的朝代只有4个。美国五百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40岁,欧洲和日本企业12.5岁,美国企业8.2岁,而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岁。由此可见,死亡是一个组织的宿命,无论什么组织,或迟或早都会死去。而任正非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给自己的使命永远是引导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与死亡抗争,争取活得久一些,健康一些,尽量地长一些与健康一些。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生命总是要终结的,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延长华为的寿命,不要死得那么快,更不要死得那么惨。”“华为的最低战略是:活下去。”
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让任正非、让华为走到了今天。正是这种忧患意识造就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同样是这种精神让华为出台了各种严苛的规定,10%末位淘汰,员工45岁可申请退休,集体辞,竞争择优任用等等等等。“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丛林法则,胜者为王”这类说法对现代企业而言虽然残酷,但却是现实。最后预祝华为这一民族品牌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