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作为日本的都城长达84年(公元710-794年),1000多年过后的今天,留在奈良的古迹可以算是随处可见,不少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奈良时代是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的顶峰时期,与古代京都相比,它有更多唐朝的“味道”。仿照唐朝都城长安(西安)建造的奈良,东西约4.2km,南北约4.7km,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都城的东西南北,每隔400米都有大路相通,纵横的大路将城区分成许多方块,形成整齐的棋盘街。城北正中有平城宫,通向平城宫的朱雀大路将平城京分为左京和右京。
唐招提寺坐落于奈良古城的西五条,在奈良皇宫的西南角。寺庙静静地卧在农田环绕的乡村里,平静安详。虽然现在去唐招提寺,像是到了农村一样,但在当时这里属平城京内皇室亲王宅第,地理位置非同一般。
说到唐招提寺,一定要说1200多年前的中国大唐和尚鉴真大师。为弘扬佛法,扬州大明寺鉴真大和尚应日本遣唐史之邀,东渡扶桑,历经千难万险,12年内6次出海,终于在第6次东渡成功,这一年是公元753年。这一次,与他一次去日本的还有在中国生活数年,即使到今天也为众多中国人所熟知的著名日本遣唐史阿倍仲麻侣。阿倍在中国时,与李白、王维等家喻户晓的大诗人都是亲密的朋友,李白在阿倍回国时,还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可惜阿倍没有鉴真大师幸运,他所乘的船被风吹跑偏离航线,最终没回成日本,又回长安继续为大唐工作,直至去世。
鉴真大师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各界的欢迎,先住在奈良著名的东大寺,在那里开展工作。后来,天皇将一名亲王的故宅赠送给鉴真大师重建新的寺院,这就是今天的唐招提寺。唐招提寺没有塔,是否为舍宅为寺(日本寺庙的布局)的原因呢?我没有找到答案。有资料记录寺院由鉴真大师亲自指导建设,于公元759年落成,大师从此在唐招提寺开坛讲学,直至763年在寺内圆寂。
现在的唐招提寺内有数座各时期的古代日本建筑,其中最重要的是金堂(佛殿,如下图)。金堂是寺里最大,最宏伟、也是年代最久的建筑。1998年至2008年,奈良政府对金堂进行了历史上的第5次大修,此次维修中对大殿的木材进行了年代测量,发现有几根木材的砍伐年代是781年,这说明大殿的完工时间不可能早于781年,此时,鉴真大师已离世18年。这一发现解决了多年来金堂是否为鉴真大师亲自建造的疑问。但无论如何,这座有着巨大斗拱、长伸屋檐、平缓屋顶的大殿,一望便知它带着浓浓的中国唐风,甚至有人指出,大殿就出自中国工匠之手。现代人推测大殿完工时间在782-805年。
金堂后面的讲堂,是僧侣们学习的地方。讲堂原是平城宫里的东朝极殿,移至唐招提寺作为讲堂使用,镰仓时代经过了改造。但即使是经过了改造,它还是为我们留下了1000多年前平城宫里唯一的一个建筑,因为平城宫遗址上的建筑早已当然无存了。
在金堂和讲堂中间偏东的位置,有一个鼓楼,里面安放着鉴真大师的3000枚舍利。鼓楼建于镰仓时代。
讲堂后面是存放鉴真大师塑像的御影堂,御影堂本体是江户时代建筑。“御”这个字,在中文里,表示皇家的意思,比如御道、御用文人等,但日本语里,表示“尊重”的意思。“影”在日文里是“像”的意思。所以鉴真大师的塑像也被称“御影”。据说鉴真大师的塑像是用写实的手法制作完成的,制作工艺在中国早已失传。大师塑像是日本的国宝,平时秘不示人,一年中只有几天才被请出来供人膜拜。
御影堂的东侧就是鉴真墓,历经千难万险东渡扶桑的鉴真大师,长眠于此,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终于日本的一代大师,早已化作日本的泥土,他为日本带去了佛法,也带去了灿烂的大唐文化,如中国的典籍、医药、食品的制作方法等,都在日本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他还被日本豆腐、酱油、中医行业拜为祖师爷。
唐招提寺,这个浓缩了唐朝鉴真大师的一生的千年古寺,建筑中的浓浓古风,穿越时空展现在今人面前,让人们心生仰慕,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