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2日是工作室第四次活动,上午听取了第一组老师汇报《儿童精神哲学》的读书感悟,下午学习近体诗吟诵。
作为老师,我们最迫切的是知道一节课怎么上,课堂怎么组织,所以往往爱读些方法论的书,参考名师经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不得法门。归根究底,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儿童的发展与需求,《儿童精神哲学》虽然对于我们来说有些艰涩难懂,但是就是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阅读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专业阅读”是什么?
我从新教育实验项目书《教师阅读地图》中了解到这个概念。《教师阅读地图》第一章导语中一句话: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
书中提倡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大致表示如下:本体性知识占50%,专业知识占30%,人类基本知识占20%。本体性知识,即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例如对语文教育而言,包括汉语知识、文本解读、学科实践及理论、文学作品等。专业知识,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实践教育学及课程理论、教育视野、文艺类教育学素材、教育管理、职业认同、心理学等。而人类基本知识,则是不仅针对教师而言,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人类基本知识。越接近这样一个比例,专业发展越健康,一旦比例失调,往往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
新教育实验非常强调教师的专业阅读,提倡教师写一写自己的阅读史。从阅读史中审查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再制定自己的专业阅读方向和计划。
前年我写过自己的阅读史,发现因为心理学专业背景而让我更喜欢看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所以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同时语文学科本体性知识是很缺乏的,因而整体知识和能力结构是失调的。我开始有意识增加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阅读。因为《教师阅读地图》,我知道了新教育实验,审视了自己的专业阅读,也在后来与更多好书结缘。
在听取第一组的读书汇报时,我在感慨自己两三年的变化,期间有时停止阅读与思考,都感觉教学非常疲惫。如闰学的《教师阅读的爱与怕》里有一句话:不读书的教师生涯,是一种无休止的重复和受难。
专业成长,专业阅读,停不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