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防止对手的陷害 | 资治通鉴
《韩非子·有度》:“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
奸臣与忠臣之间,必然是水火不相容的。奸臣想要往上走,会发现忠臣挡在他们面前。为了自己的利益,奸臣往往会在暗中使用各种手段,剿除对手。
在《九品芝麻官》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
为什么呢?清官如果不奸,不能够识别对手的阴谋,那么就会遭受到对手的迫害。
今天,来讲一讲汉元帝时期的一次政治争斗。
一、萧望之被陷害
汉元帝时期,有一个叫做郑朋的人。这个人的政治嗅觉非常灵敏,同时也有着巨大的政治野心。
郑朋没有背景,却一心想要往上爬。在阶级固化的朝代,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郑朋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依附,像藤壶一样附着在大人物的身上。
选谁呢?此时的朝廷之上,存在着两派斗争。
以萧望之为代表的官僚集团,与以石显为代表的宦官集团,都在争夺权力。萧望之,萧何的后人,也是著名的大儒,是汉元帝年轻时期的老师。而石显,则是汉元帝非常信任的宦官。
汉元帝并不是一位雄主,他体弱多病,因此很多事情都无法亲力亲为,只能够依靠得力的助手。因此,各派都在觊觎这个机会。谁拥有的话语权越重,谁在朝廷之上的地位就越高。
郑朋选择了萧望之作为自己的靠山,非常合适。他写了一封信给萧望之,讲明了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为萧望之效犬马之劳。但是,萧望之却看不上郑朋这个人。在一次会谈之后,萧望之认为郑朋这个人,心狠手辣,投机取巧,便跟他划清界限。
郑朋在萧望之这里碰壁之后,并没有死心。他投向了石显这一边。对于郑朋来说,风吹两边倒并没有什么所谓,关键是要让自己获得权力,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于是,他成为了石显手中的棋子。郑朋在石显的推动下,向汉元帝举报萧望之的罪行。汉元帝收到举报后,便将案件交给了弘恭处理。
弘恭,跟石显是一边的,自然不放过这个机会。
弘恭叫来了萧望之,萧望之含沙射影对弘恭说:“外戚在位多奢淫,欲以匡正國家,非為邪也。”
意思是,外戚在位的时候,骄奢淫逸,我所要做的,无非是矫正他们,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也不是要危害国家。
这一句话,正气凛然。但是,在弘恭等人看来,却是如坐针毡。于是,弘恭添油加醋一番,上报给了汉元帝,说萧望之跟周堪等人,朋党勾结,诋毁大臣,离间陛下与皇亲之间的关系。请求陛下将案件交由廷尉处置。
汉元帝刚刚上任,处置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多少经验,于是便同意了。交由廷尉,相当于将案件上交给司法部,意思非常明显,就是定罪了。
汉元帝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认为上交廷尉,就是再次向他这位老师问话。汉元帝没有想到,此时的萧望之,已经被收押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汉元帝知道萧望之被收押,马上就要求放萧望之出来。但是,石显、弘恭等人再次怂恿汉元帝。他们劝说汉元帝,如果这个时候将萧望之放出来,相当于承认陛下之前收押他们是错误的,有损龙威。不如乘此机会将他们免职,一方面保住了龙威,一方面也能够将他们释放。
汉元帝同意了,于是,萧望之、周堪等人被贬为平民。随着萧望之衰落,石显一方的势力迅速壮大。
二、政治的平衡
我们来仔细分析这个事情。
政治上的争斗,相当于是一场拔河比赛,比赛的裁判是皇帝。
皇帝要做的,就是让拔河的双方,一直都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哪边的力量弱了,皇帝马上就得安排人补上。这是为了防止一方独大。一旦有一方独大了,打赢了另一方,那么赢家就会把目标放在皇帝上面,那么皇权就危险了。
韩非在《八奸》里面,就详细阐述了这些危险的失衡。
萧望之是大儒,又是前太傅,本身的威望非常重,皇帝也非常信任他,经常找萧望之和周堪等人讨论国事。顺利的话,萧望之将会逐渐做大,掌握整个朝堂的话语权。
但是,汉元帝在天平的另一方,引入了石显。石显,原本是宦官,在汉宣帝时期,因为熟悉法令受到重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被汉元帝看重。汉元帝刚刚继位,急需要发展自己的权力圈,石显是宦官,同时背景干净,正是合适的人选。
不仅如此,汉元帝非常信任石显,将大事小事都交给他传达,一时间,石显的势力大增。史书上评价石显这个人“表面和颜悦色,内心却是阴险狡诈。”由于对法令十分精通,石显还经常引入法令来陷害他人,真正做到杀人不见血。
石显的加入,使得萧望之一方的天平逐渐失衡。萧望之自然不会放任这种情况发生,于是他跟周堪,大量引入儒家学者进入官场。这就相当于增加自己文化战线的力量。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多次提到了文化战线的作用。
同时,向汉元帝进谏,不要让国家大权,掌握在一个宦官手中。
汉元帝没有听萧望之的话,因为他也需要自己的力量,需要自己的武器。但是,汉元帝毕竟年轻,石显的迅速壮大,使得汉元帝被遮蔽、迷惑。石显通过郑朋捅开了一个篓子,并借由汉元帝的权力,将萧望之铲除。
郑朋的下注,实际上是加剧了官僚之间的内斗。如果没有郑朋的出现,这件事情的发展,不会如此迅速。萧望之看不起郑朋,因为他奸诈。但是萧望之不明白一点,有些时候,正是需要郑朋这样的人。
在《琅琊榜》中,梅长苏对靖王说,那些阴险狡诈的事情我来做,你保持纯洁。
如果没有梅长苏的狡诈,靖王完全没有机会上位。这也正是上文我们说到的:“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
郑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棋子,因为他敏锐、摇摆,是非常值得利用的小人。弘恭、石显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大力支持他去举报萧望之。
萧望之跟周堪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权力圈,但是他们只把对象放在儒家学者,希望获得朝廷上更多的话语权,却忽视了小人在暗中捅娄子,最终害自己的权力丢尽。
萧望之被贬,甚至最后被逼自尽,非常可惜。他是有能力的,也是有想法的,想要让政治晴朗起来,让国家富强起来。萧望之的死,实际上是敲响了西汉衰落的钟声。
正如韩非所说的:“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
【触类旁通】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公众号:稽圣
微信公众号:jishengwh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