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成人运动系统占体重的60%~70%。全身骨借骨连结连成骨骼,构成人体坚硬的支架,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具有支持人体、保护体内脏器和运动等功能。骨骼肌附着于骨,收缩时牵拉骨而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器官。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总论
一、骨
骨是一种坚硬而富有弹性的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表面覆盖骨膜,内含骨髓,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体骨有生长发育、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骨对人体有支持、保护和运动杠杆的作用,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和钙、磷的储存场所。
成人骨共有206块,按位置可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两部分,中轴骨包括29块颅骨(包括6块听小骨)和51块躯干骨,四肢骨包括64块上肢骨和62块下肢骨。
(一)骨的形态分类
按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1:长骨:呈长管状,分一体两端。中间为骨干(体),两端膨大部分称为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长骨内部的空腔称为髓腔,容纳骨髓。长骨多分布于四肢,如肱骨、股骨等。
2:短骨:近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骨性体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空腔,称为含气骨,多位于鼻腔周围,如上颌骨。
(二)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分布。
1: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是骨的主要成分。
(1)骨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强,配布于长骨骨干及其他骨的表面。
(2)骨松质:呈海绵状,配布于骨的内部,由骨小梁构成,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颅盖骨的内、外表面为骨密质,分别称为内板和外板。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2: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可分为内、外两层,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外表面和骨内面,被覆于骨外表面的外层称为骨外膜,较厚;衬于骨髓腔内面或骨松质腔隙内的内层称为骨内膜,较薄。骨膜富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也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形成新骨质和破坏、改造骨质的功能,对骨的发生、生长、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骨科手术中应尽量保留。
3: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1)红骨髓:呈红色,有造血功能。胎儿和婴幼儿(5岁前)全身所有骨内均为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逐渐减少,成年后仅分布于长骨两端、扁骨和不规则骨的骨松质内并终身保留。临床常在髂嵴、胸骨等处进行骨髓穿刺,获取骨髓以检查骨髓内血细胞状况,协助诊断某些疾病。
(2)黄骨髓:呈黄色,无造血功能,位于长骨骨干内。在5岁以后,原有的红骨髓逐渐被大量的脂肪组织替代,由红色变成黄色。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种化学成分。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少量黏多糖蛋白,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挺实。
骨的物理特性随化学成分的改变而改变。去掉无机质的脱钙骨柔软而有弹性,去掉有机质的煅烧骨脆而易碎。幼儿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50%,韧性较好,易变形,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青枝骨折;成年人,两者比例约为3:7,最为合适,使骨的硬度、弹性和坚韧性达到最佳状态,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老年人无机质比例增大,骨质变脆,易发生粉碎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