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第一次读《活着》这本书是两年前,当时读完后对书中的主人公福贵苦难的命运唏嘘不已,心里感觉非常压抑沉重。今天再读,对《活着》多了一些理解。人生本无意义,只有努力地活着才能赋予它意义。面对无法预知的明天和突如其来的苦难,只有接受与忍耐,在苦难里寻找活着的希望。
全书文字简洁有力、冷静,甚至有些冷酷。主人公福贵平静缓慢的讲述自己以往的经历,他一生经历内战、社会变革、饥荒,等重大历史事件。语气中没有愤怒抱怨憎恨,感觉不到他在讲述时情绪的一丝波澜,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面对穷困的生活,忍耐是活着最好的哲学。福贵的生活总是在满怀希望的时候灾难就突然降临,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先他死去,亲手埋葬了他们。最后和一头和他一样老的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他人生的全部。
《活着》是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发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获得了意大利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被评为20世纪九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10部作品,在四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出版,至今畅销不衰。还曾被张艺谋拍成了同名电影。
作者在书的序言里说,写作此书的灵感源于他听到的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那个老黑奴一生经历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就如作者自己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认识事物而活着的。”
故事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时间横跨四十多年。主人公福贵年轻时如愿娶到城里米行老板女儿家珍为妻,家珍是旧式典型的传统妇女,贤惠温顺善良。福贵说有一次他从城里妓院回来,家珍给他做了四个素菜,各不相同,但是碗底下都藏着一块肉。这是告诉福贵,女人表面上看上去各不相同。其实都是一样的。她没有吵闹,只是委婉地提醒福贵。这样并没有阻止福贵的欲望,反而他往城里跑的更勤,而且嗜赌成性,输光家产后,回到家里家珍一边流泪一边给他捶背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
福贵亲手造成这个家庭的第一场灾难。他的父亲愤懑地躺了三天之后把所有家产变卖换成三担铜钱让福贵挑着去还赌债。对福贵说:“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鸡,鸡养大了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后来到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连鸡也没有了。”说完嘿嘿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不久福贵的爹就从粪坑上掉下来摔死了。
福贵觉得他爹是自己害死的,全家人因为他往后都将跟着受罪,心里也不是滋味。爹不在了,家业没有了,母亲安慰他说:“人只要活的高兴,穷也不怕。”未曾经历过苦难的人生,难以言成长。他终为少年不知天高地厚的游荡付出代价,
中国有句老话:“浪子回头金不换。”福贵不再自责,去找以作弊赢了他田产的龙二租了五亩地,穿上粗布衣,从地主变成了佃户,由少爷变成了农民,开始自食其力。读到这里以为一家人能安安稳稳地生活下去,可命运并没有打算厚待福贵,他在去给母亲抓药的半路上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不停地辗转阵地,与死亡几次擦肩而过,但他始终一直没有忘记回家的路,他知道家人在等他。两年后被俘,解放军给他遣散回家,得知母亲早死,女儿凤霞在一次高烧后变成了哑巴。家珍对他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这么朴素的愿望却在往后一次次的死亡里破灭了。
随后福贵历经土改、人民公社、砸锅炼钢吃大锅饭、饥荒,各种运动等,家珍又得了软骨病,一家人就这样千辛万苦度过那些苦难的岁月,最后没被饿死,日子似乎开始有了希望。可有庆与凤霞毫无征兆的死,让这个家庭充满无限悲凉,催人泪下。
十三岁的有庆因为血型特殊,怀着善意给县长生孩子的老婆献血却被活活抽干血死去。福贵瞒着家珍。但是家珍心里其实都明白,她知道有庆就埋在村西,让福贵背她去村西看看。“到了有庆坟头,家珍扑在了有庆坟上,眼泪哗哗地流,两手在坟上像是要摸有庆,可她一点力气都没有,只有几根指头稍稍动着。”家珍让福贵背她再去村口看看,说“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书中描写福贵说:“我看着那条弯曲的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散满了盐。”无比的凄凉而无奈,死亡没有道理可讲。
凤霞难产死后,二喜冒着风雪把凤霞背了回来,小说中福贵的讲述是说:“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要从眼眶里凸出来,她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下来,只是看着凤霞的手,在凤霞的脸上和头发上摸着,只是偶尔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血化了以后,整张床上就变得湿淋淋的。”文字简洁,冷酷有力,充满绝望。说到家珍的死,福贵说“家珍死得好,死得干干净净。”终读懂了书中的那句:“以笑得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偏头女婿二喜砸死后,就剩下年老的福贵和年幼的苦根,福贵说:“这样的日子苦是苦,累也是累,心里可是高兴,有了苦根人活着就有了劲头,看着苦根一天一天的大起来,我这个做外公的也一天比一天放心,到了傍晚,两个人就坐在门槛上看着太阳掉下去,田野上红红一片闪亮着,听着村里人吆喝的声音,家里养着两只母鸡,在他面前走来走去和他亲热,两个人坐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看着这两只母鸡,福贵常想起他爹的话,便一遍一遍地说给苦根听,他说这两只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养大了又变成了牛,我们啊就越来越有钱了。”想象的出来这是个多么温馨的画面。可是不久苦根却因吃了太多的豆子撑死了。
每读一页,都让人唏嘘,因为生命中难得的一丝温情,一点希望,都被一次次死亡撕扯的粉碎。
孙子死了,只剩下了福贵,他在牛市上买下了一头准备去屠宰的老牛,给牛取名福贵,从此与老牛相依为命。正如书中写的“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福贵在经历如此多的死亡和生命的坎坷,他没有痛哭抱怨,没有沉湎于悲伤之中。用让人难以置信的平缓语调说着自己的故事。“我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我又很踏实。”这句话是福贵对自己的评价,平静,简单朴素,也很有力量。
福贵在旁人看来命运悲惨,亲人一个个先他死去,没有财富、没有地位、没有朋友,孑然一身。但他还是乐观地活着。文中最后描写他拉着老牛唱着歌,在夕阳中走向回家的路。 即使命运给福贵一次次的希望最后以死亡方式带走,活着的意志依然是他身上唯一没有被剥夺的东西。
生活是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感受,福贵的一生虽然艰难困苦,历经磨难,可福贵还是坚强而快乐的活着,他告诉大家他幸福过,他有过最好的老婆,一双听话的儿女。活着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感受从平凡困苦的生活流沙中淘出的点点幸福。
我们从福贵的身上看见了人生的悲苦,也看见了底层人民的乐观和坚强,看见了生命的柔韧,看见了命运和岁月那不动声色的力量,就如书中写的一句话:“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说服力,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改变一切。”
福贵的一生和他的家庭也是他经历的那些年代小人物命运的缩影。在他讲述的那些年代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小人物没有文化,他们愚昧勤劳,坚强,隐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无法喘息,以活着的意志去忍耐人为的或是自然的灾难,每个人都要努力的活下去。福贵经历的痛苦也是每个人的痛苦,谁都无法幸免。只能接受与坚韧地面对。
即使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依然还有战争在发生、有人在挨饿、有飓风、有洪水、有地震、有病毒。我们依然要生存下去,仍然要承受种种苦难,在苦难面前坚强面对。
《活着》这本书就是关于一个人一生的故事,他也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时间的短暂,时间的动荡和时间的宁静。小说结尾这样描述到:“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一切仿佛即将结束,大自然却又在宁静中蕴蓄新的希望,一切又好像才刚刚开始。
人世多苦,为何而活?《活着》给了我们想要的答案。
齐帆齐商学院年度打卡营(31篇)
字数:3150字 累计566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