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微信搜索【笙晨闲谈】干货、闲谈一应俱全,只要你关注,就会有故事~
写 在 前 面
笙晨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会听到这样一个名词——“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并且,现在很多人提起这个词的时候,好像有很多事情想说也都无从开口……
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词语?这个词的背后到底蕴含了些什么东西?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只要是一提起这个词语,就足以让他(她)的内心为之一颤呢?
今天,笙晨就来跟大家一起聊聊“原生家庭”所牵扯到的那些事儿……
PS:由于无法发送带水印的图片等原因,因此小伙伴们如果想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微信搜索【笙晨闲谈】去看看“原生家庭”的那些事儿吧,别忘了给笙晨点赞哦~
NO.1
虽然现在有很多人都会经常提起“原生家庭”,这个看似熟悉有很陌生的词语。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所谓的“原生家庭”呢?下面就跟随笙晨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老规矩——有问题找百度)
度娘对于“原生家庭”这个词语是这么解释的: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 好像不太明白的亚子…… )
不太懂??
没关系的
笙晨再来说的通俗一点
我们大部分人的一生中,基本上会有两个家:
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在这个家里会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
然而,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基本上我们还会有另外一个家(不婚主义者请绕行),那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
因此,我们就会把第一个家,那个从小长大的家,叫做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
然而只要是提起“原生家庭”,貌似现在的很多人,都会带有或多或少的一丝抵触情绪,或许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那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概便与之有关吧……
NO.2
既然今天说到“原生家庭”,那我们就不得不谈其对我们的影响了。那么这个“原生家庭”究竟有多大的本事,为什么能够接近影响我们的一生呢?
“原生家庭”影响了你的人格和亲密关系,毕竟那些你不记得的事情对你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在此之前,笙晨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记得的那些事情,还有你小时候经历的那些不记得的事情当中,你觉得相对来说哪个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呢?”
(额……这个问题嘛……)
这个问题或许一开始还真有点不太容易回答,先别着急,听笙晨继续往下说……
其实在笙晨看来,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应该是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些。毕竟那些当你年幼时在“原生家庭”中经历的那些不记得的事情,对你的影响应该是属于潜移默化的。
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我们每一个人就好比是一台电脑,而我们平时之所以能够看到正常的电脑界面,并且还能够运行诸多的软件,就是因为我们的电脑相当给力,也就是说决定呈现这些界面,运行这些软件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PS:貌似感觉刚刚这个例子举的不太恰当啊,咋感觉是越说越绕了呢……如果看不懂就自动忽略吧,哈哈哈哈哈哈~~)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在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的时候,也都是在仿照着我们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那些行为去进行的……
NO.3
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也就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同样,我们对事情的要求,也就有着不同的规则。毕竟,貌似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吧……
我们经常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虽然这句话用在这里有所欠缺,但是笙晨觉得也略表其意了。
我们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便做了很多影响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甚至这些决定有些都接近海誓山盟的地步了,或许这就是我们内心深处对现实的那一丝反抗吧……
并且,我们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隐形的“内在誓言”,常常在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上,造成很多决定性的影响。虽然这些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见得一定都是坏的,都是与我们良好人际关系相悖的,甚至它曾在我们的人生中的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所帮助。但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开始慢慢发生改变的时候,往往这些过去的影响,这些过去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阻碍。
因此,当我们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着爱不在我们的身边;同样,当我们觉得受伤的时候,这也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所以说,身为一个成年人,我们都要学会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挥霍任性负责,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为自己的“内在誓言”负责……
NO.4
或许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缺乏安全感吧,总是喜欢逃避责任,对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或者是痛苦总要做一个归因,但归来归去貌似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归的了,就找出了一个词语叫“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自己如果没有考上一所心目中理想的大学,那么这个责任完全不在自己,就说是“原生家庭”没有给他充分的教育投入,也不知道让他走一些捷径,没有给她提升知识技能,没有帮助他留学出国。所以是“原生家庭”亏欠了他;
自己考上了大学,但是却没有找到一分满意的工作,就说是“原生家庭”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他的父亲没有去经商赚大钱,他的母亲也不是什么国家干部,没法帮他安排工作,所以是“原生家庭”亏欠了他;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慢慢的找到了工作,但是工作中又不会为人处事,自己也不追求上进,工资毫无起色,时间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但兜里就是攒不下钱,甚至信用卡网贷也欠款余万元。所以是“原生家庭”亏欠了他,一开始就没有给他买好房买好车,就一直伺候着他,不然现在也不至于自己一个人这么辛苦,生活还没什么起色,这一切都是“原生家庭”亏欠了他;
渐渐地自己的工作开始稳步提升,但是野心却并没有得到满足,野心也与自己的能力不相匹配,即使现在月入3万,但是内心那月入10万的梦想依然不灭。这梦想对其来说是真的遥不可及,于是就是“原生家庭”亏欠了他,因为“原生家庭”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助力……
凡此种种,总之不论是什么原因,我不管,只要是我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高度,全都是因为原生欠缺,“原生家庭”就是亏欠了自己。
(原生家庭:“我不想背锅,呜呜呜~~”)
但是回头细思,我们在抱怨这些的时候,是否真正想过这些自己所谓的失败呢,这些欠缺是否真的是“原生家庭”所给我们带来的呢?我想这问题的答案身为一个成年人,自己心里应该还是清楚的吧。
抱怨原生没有让自己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但是你是否知道,与你一起上学的同学们晚上都会挑灯苦读,早上也从不赖床,日复一日,勤勤恳恳,最终他们才考上了一个理想的大学,这时候你却说:“对不起,我看不到!”。
抱怨原生没有给毕业的自己一份好工作,但是你是否知道,那些毕业就当了公务员,就进了事业单位,就进BAT这些大厂的同学们,他们的大学生活是怎么过来的。他们其中很多同学在大学里,不是图书馆就是自习室,并且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拿了一个又一个的证书,最后才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时候你却说:“对不起,我看不到!”。
抱怨原生没有给你足够的钱去支付现在的生活,但是你是否知道,有很多人为了工作而去拼命努力,加班加点,甚至一出差就是几个星期,自己省吃俭用,不乱花钱,终于才凑齐了首付,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时候你却说:“对不起,我看不到!”。
抱怨原生没有足以支撑自己的野心的资本,但是你是否知道,唯有杜绝好高骛远,一步一个扎实的脚印,真正做到梦想先行,汗水跟上,我们才能举重若轻,步步为营,这时候你却说:“对不起,我不懂!”……
所以,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并不能让“原生家庭”为你自己的不努力而去背锅!!
(原生家庭:“我就不背就不背,略略略~~”)
早在“原生家庭”决定论火起来之前,就已经有很多的理论告诉我们:改变人生的机会真的有很多。
在哈佛大学著名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中,塔尔教授曾经告诉他的学生们:关于生活,人们能掌控的部分就是自己——自己对世界的诠释,以及自己的行动。这句话虽然很俗,但是又的确是唯一的一条可行的道路。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原生家庭”,只不过是自己的懒惰罢了,难道承认自己不努力、不优秀、不勤奋,真的有那么难吗?
因此,生活在当今世界的我们即使没有办法使风不吹,但是我们可以调整风帆,让自己的船依旧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生活中那些最没有影响力的人,往往也都是那些不愿意接受改变自己,同时也绝不接受别人影响的人。
NO.5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里曼,曾经提及了五项“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大部分都是说“原生家庭”对夫妻之间关系的影响滴),其中第一条就提到: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
或许这也就是说,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而“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也并不是绝对的。我们也都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人生在世,并不能总是去抱怨不公,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塑造更多的还是应该在于自己。
今天笙晨为大家翻开“原生家庭”的伤疤,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去要怪罪自己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是想让大家去正确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间的关系。人生轮回,大部分人都会为人父母,都会经历孩子从咿呀学语到渐行渐远的过程。
因此,我们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自己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和快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为此负责,但是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都要为自己负责!
虽然我们的“原生家庭”真的会或多或少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身为一个成年人的我们,还应从这些已经形成的伤痛中,去承认自己的过去,承认自己父母有他们的不足,承认父母给予我们的都是有限的。毕竟我们的父母已尽全力给了我们最好的,因此我们便没有苛责他们的立场,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自己可以值得被爱、被肯定、被接受……
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认识过去的伤痛,并且从“原生家庭”中带给来的伤害慢慢消减,把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在自己或后来组成的家庭身上,从而可以去更好的爱自己,不让过去的伤害再次复制,甚至延续,继而影响自己的一生。
PS:看完记得微信搜索【笙晨闲谈】,不定期更新“计算机”类的相关干货,以及闲谈类的文章。只要你关注,就会有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