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联盟》,酸叔已经二刷了。
酸叔和君武冒着凛冽的寒风和瓢泼的大雨结伴去看的首映,君武甚至还带了本粉色小本本打算做点课堂笔记。
看完最后一个彩蛋,酸叔第一时间听到一旁的君武仰天长啸。
“WHEDON!!!!”
(好啦酸叔知道这俩喊的不是一个人)
兴奋过后,酸叔思考了很久,大概用了吃完半箱小浣熊的功夫,写下了如下影评。
因为作为一个DC忠粉,对这部电影太爱,也太恨了。
华纳妥协了。
扎克·施耐德担任导演的前两部影片都产生了巨大的两极分化,《钢铁之躯》是超人电影中第一次把重点放在了超人人性和神性的博弈上,《蝙超大战》更是被漫迷盛赞是最佳的漫改电影之一,但是影院版糟糕的剪辑、节奏的把控和缺乏笑点一直被诟病,两部电影的口碑和票房虽然不算差,但是相比于这两个重型IP理应达到的预期,差得很远。
《正义联盟》,华纳已经不能再承担口碑分化的风险了。
所以这应该是最不施耐德的施耐德电影了。
施耐德和伟登的风格差异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直观地体现了一个在小众风格化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导演和主流审美之间的直接博弈。
不再有史诗。
伟登虽然延续了扎克的“超人即耶稣”的暗示,极大程度地拔高了超人在联盟中的地位来体现这个命题。但DC主角身上被称作“人间之神”“天国降临”的特质却严重削弱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充满了太多伟登趣味的小段子。
趴在女侠身上的小闪、被超人甩飞的蝙蝠、甚至是开黄腔的玛莎。
在施耐德的镜头语言之中玛莎几乎是圣母玛利亚一般地存在啊。
段子很好笑,但是施耐德原本计划打造的“人神之战”“新神与旧神”的史诗荡然无存。
(亚历克斯·罗斯笔下的《正义》,将DC英雄视为人间的神明)
不再有黑暗。
开场的MV实在是太优秀,也太施耐德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守望者》的著名开场。
但回到正片中,作为扎式标签的油画质感,黑夜氛围却被完全取消,甚至出现了施耐德绝对不能容忍的明显CG感。明快的氛围、迅猛的节奏是这部电影的主打风格,主角们字字珠玑,恨不得让节奏快些,再快些,让观众爽到掀翻手里的爆米花桶。
不再有野心。
预告片,闪电侠碎玻璃的超唯美画面、蝙蝠侠凝视面前全息投影里的红披风、还有被争论次数最多的,阿尔弗雷德对面前的神秘人说:“他说你会到来。”
这些在正片中都没有了。
《蝙蝠侠大战超人》中的弹壳就像《教父》中的血橙,每当慢镜头拍到弹壳落地,代表着一个重要人物的死亡(托马斯韦恩、超人)。而在《正义联盟》中,同样给大特写的蝙蝠车弹壳。
这预示着什么。
但是,什么也没发生啊。
为什么要拍那突兀的俄罗斯一家呢,似乎对主线没有任何帮助啊。这种依靠旁观者视角的处理方式,实在是,太乔斯韦登,太复仇者联盟了。
这部电影,原本会是怎样的样子呢。
乔斯·伟登在电影后期火速上位,补拍传闻一直沸沸扬扬,有小道消息说并非扎克·施耐德因私主动离开,而是华纳的高层要求。
这个结果是成功的,《正义联盟》是一部远远不止合格的商业大片,如果纯论观感而言,《正义联盟》相当优秀,让看完首映的酸叔兴奋地迟迟睡不着。
笑点与彩蛋齐飞,打斗畅快淋漓,剪辑虽略有跳跃但是节奏相当紧凑,全场可以说毫无尿点,总觉得意犹未尽。
更重要的是,影片要向观众介绍新角色,做的非常好。
原本最不被酸叔看好的钢骨,其对自我认知的过程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还浅浅探讨了一下人和机器的界限这种经典科幻话题。圈粉无数相当强劲的闪电侠和走摇滚霸气风格的海王也是个性十足,给各自的单人电影又增添了一层砝码。
以电影公司角度下个定论的话,《正义联盟》是个好电影。
不再有评论冲突,能够靠IP能量稳定地吸收票房。
不再有对没看过前作、不熟悉漫画的观众的观影门槛,能在打斗与笑料、还有主角们逆天的颜值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一切。
DC粉丝虽然会遗憾这份深刻的离开,但也能从海量的彩蛋中找到自己的一份归属感。
那份对画面美学、对神学的野心,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扎克·施耐德的导演能力或许不及诺兰,能把影片拍得深刻的同时也保持娱乐性,扎克需要更多的时长、需要更耐得下心的观众、甚至需要DC漫画更大的影响力。
他的标志性元素是《守望者》这样小众风格漫画的福音,却是以吸金为最终目的的大IP电影的灾难。
在《蝙超大战》院线版删减事件后,酸叔曾希望华纳能放一次手,让观众看一次百分百的扎克施耐德,在漫改电影的盛宴中给这个充满野心的导演留一杯一盏,但是这次华纳给了他更重的镣铐。
(2个小时,怎么够)
如果《正义联盟》成功,可能扎克再也不会指导这种规格的影片。随着迪士尼的流水线愈发成熟漫改电影的蛋糕,可能不再有他的位置。
就像《守望者》的结尾,拥有绝对力量的曼哈顿博士却意识到,只有离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能更好。
即便有再多缺陷,我们依然会怀念《蝙超大战》和它的野心勃勃。
这样的电影,以前不会有,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They don’t deserve you.”
这句话,乔艾尔对超人说过、希波吕特对女侠说过,阿福对蝙蝠侠调侃过。
嗯,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