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类发展、演化、变迁的底层逻辑是个宏大的课题,从神学、宗教、哲学到物理、化学、天文学、生物学,从世界的本源是水、火、数到上帝,上帝再从无所不能到隐居为无所事事;从创世论到物种起源;从地球中心论到太阳中心论,再到银河系、宇宙;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爱因斯坦、康德、海德格尔,从古到今,从东到西,人类一直在探寻,有过辉煌、有过没落,有过谦逊、有过狂妄,有过真实、有过谎言,有过和平、有过战争,但脚步从未停歇。付诸的一切,必须有一个坚定扎实的理论基石,否则将被笛卡尔怀疑论攻破,变成无根之谈,造成地基不牢地动山摇。遍求各种理论,能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检验,能起到定海神针作用可能只有热力学第二定律了。
这个定律含义是,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熵值会不断增加(熵就是评价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系统越混乱熵值越大)。这个系统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星球。比如,个体的人,从出生经历幼儿、童年、青少年、中老年,最终走向尽头,就是熵值不断增大的过程,当熵值最大时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天人合一了。
纵观人类数百万年的生存史,横看政治、经济、社会相生相克的斗争史,不难发现,在克服熵值不断增加,从外界获取负熵的过程中,人类采取的两条基本策略就是能力提升和生存圈延展,通过增强个体能力带来资源的不断扩容,时刻破除赖以维持的自然枷锁是人类生存繁衍的两大主题,这也构成了人类生命轨迹的双螺旋结构。
可以说,生命的历程、历史的演进、文明的进程、社会的变迁无不被此双螺旋绑架后,并为之背书。生命诞生,从单细胞过渡到多细胞,突破环境的制约,催生了适应的生存状态;人类从群居、氏族到部落、国家,获得了稳定丰富的生存资源,生存方式得以固化;个体精神世界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有了灵魂、有了理性,有了动力;随着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推进,单个的人从流水线上的机器零件华丽转身到了市场竞争中的主角。毋庸置疑,人类构建了大规模的分工和合作,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生存资源不断富足,人与人之间互联更为紧密,天涯咫尺已成现实。这个双螺旋结构俨然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演进的无形之手。
运用这个双螺旋结构展望未来时,就会勾勒出清晰的轮阔。在未来,独立自由、开放包容、尊重权利、保护产权、有效竞争将是常态,社会将会为个体的进取持续赋能,万物形成互联互通,海量信息共享共建。
其实,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