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族传到今天已经三十多代,仍然名人辈出,靠的是什么?古人说,“世家传不过五代。”世家,就是有地位的高门大族。
引用孟子的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说,有德行、能力强的人,他们辛苦创下的家业,留给子孙后代的福泽,过不了五代就消耗尽了。
但是江南有个家族,到今天已经传了三十几代,史上名人过千,近代成为院士的超两百,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了。
这个家族涌现出来的多是文化精英,看看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钱学森、钱钟书、钱三强、钱穆、钱伟长、钱玄同……。
他们涉足的领域很广,文学、科学、艺术、考古……。
吴越钱镠 家族先祖
不用说,我们要谈的就是江南钱氏家族。“赵钱孙李……”,不算大姓的钱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位。为什么?这就需要追溯到钱家先祖,吴越王钱镠。
五代时期,因军功获封吴越王的钱镠,奉行“保境安民”的治国理念,治理江南功绩卓著,人民安居乐业。
在北宋初年,钱镠孙钱弘俶纳土归降,向宋称臣,得到赵宋的赞赏。因此在北宋版的百家姓里的位置崇高。
自钱王开始,注重对后代子孙的教育。钱弘俶的“不抵抗”选择,使得百姓和平过渡到新政权,没有战争和杀戮,功高无限了。
钱氏家族仅在宋代一朝,就出了三百五十位进士,里面不乏状元。中个进士有多难,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的痛,就是“同进士出身”。有人讽他是“如夫人”,就是“小妾”的意思。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家族久盛不衰,子孙上进、出色呢?
我们知道,每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他的行为习惯,价值理念,思想追求的集中体现。那么,鞭策子孙努力不辍,钱氏家族是如何做到的?
《钱氏家训》 代代相传
原来这个家族有个“传家宝”,是它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钱氏家训》。就靠它一代一代的传承,形成独有的钱氏家风。
每有新生儿出生,钱氏家族的人就要一起诵读《钱氏家训》。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这是《钱氏家训》开篇第一条。简单说就是,做人要做正直的人,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堂堂正正,光明磊落。重视个人修身。同时强调,“忠厚传家”,“克勤克俭”等。日复一日的强化,就成了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力量。
在《家训》中,钱氏家族尤其重视子孙教育,“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即使家道中落,也不可停止读书。钱氏家族开办了义庄,接济生活困难的钱家子弟,继续读书。
选婿择媳 不慕富贵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钱氏家族重视选婿择媳,不看对方的财富状况,只看重家风教育,从而保证子孙的优秀繁衍。
钱家理念超前,明确母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基于此,钱家媳妇中,有不少是老师。一代代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并坚持选婿择媳的标准,保证基因的优化。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从小接受了母亲的教育启蒙。母亲章兰娟是杭州的富商之女,天资聪颖,素质极好。在钱学森年龄很小的时候,已经在母亲的引领下,玩儿起了心算游戏。
有人说,钱学森先生的数学天赋,来自于母亲的良好基因。他后天接受的启蒙教育,更是得益于母亲的有心培养了。
其实父亲深度参与子女教育,也是钱氏家族的一个突出现象。
无锡钱钟书先生与其弟钱钟韩先生,都是从小接受了来自“严苛”的教育。
他们自幼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诗经》等枯涩难懂的诗词。同时还要接受父亲的严格考核,有时会免不了一顿“胖揍”。
后来钱钟书先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国文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同龄人,父亲的教育,功不可没。
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有着别人看不到的付出。一个家族的兴旺昌盛,靠的是优秀家风的传承。以规则约束人的行为,以《家训》传递家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想教育孩子成才,也应该有个这样的类似的“准则”,从自身做起,规范、坚持,并一以贯之。帮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正面、正能,才更容易产生优秀的孩子!诸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