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出现短视行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毫无察觉地陷入短视行为,比如,明明很重要的事,但是由于时间上不着急,总被我们一推再推,总觉着时间还多,不着急。读书学习这件事对于很多人就是如此,明明知道很重要,但是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忙碌,给了自己足够多的理由,没有时间读书。而大家都知道,读书学习不仅有利于工作,而且对于个人成长更是百利无一害,读书学习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许多人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却总腾不出来时间来做。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知道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陷入的短视行为还包括很多,再比如为什么忙碌的人总是在忙碌,贫穷的人总是逃不出短视的贫穷心态,太过专注于胜利却得不到胜利……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上述的短视行为呢?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合著的《稀缺》从更深层次给了我们上述短视行为的科学解释。首先他们认为,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当我们面临稀缺时,就会产生稀缺心态,产生稀缺心态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这也就导致了书中提到的“管窥之见”,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我们太过专注的时候,那些存在“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和忽略了。我们的心智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把这个叫“带宽”的话,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事实上,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他的注意力。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忙碌的总是在救火,结果是变得更加忙碌。稀缺导致的短视行为其实对我们影响非常大,生活中我们总会把重要且不紧迫的事情一拖再拖,比如文章开头说的读书学习。储蓄理财其实对于穷人改变生活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复利的作用,知道储蓄很重要,但是在金钱稀缺的心态影响下,总是更多的顾着眼前,不去为未来多着想一点。我们总是在重要且紧急和不重要但紧急的事物上投放了太多的精力,导致很多不紧急的长远规划的重要事务永远往后推。
稀缺导致的短视行为的案例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
身边有一个做咨询公司的老板,在稀缺心态的影响下决策变得十分短视。这个咨询公司十来个人,常年业务不饱和,导致的就是公司基本上不挣钱,事实上可以说经常处在资金稀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老板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视行为导致了最终公司面临倒闭的状况。由于公司业务少,不挣钱,有业务的时候,老板非常重视当下拿单挣钱,解决资金稀缺问题,却忽视咨询效果提升的长远考虑,其实这个业务公司没有实力能够做好,但是缺钱,只能不够咨询效果,把钱收了再说。结果就是公司口碑越来越不好,业务越来越少,典型的管窥之见。咨询能力和效果的提升重要但不紧急,总是被资金稀缺心态的影响而不去重视和改善,最后公司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导致经营困境,最终倒闭也是必然的。
稀缺造成的管窥之见在围棋中也有体现,在著名韩国围棋高手李昌镐的《不得贪胜》一书中,作者就提到“越是对胜利存有贪念,越得不到胜利。”在重要的围棋比赛中,如果我们太过专注胜利,而不是全神贯注于下棋,就容易在对局中分散精力,影响了发挥,最终却丢掉了胜利。
有时候我们对于目标过于执着,就会让我们心浮气躁,视野狭窄,思维僵化。
稀缺导致的短视行为在股票投资中也经常遇到。为什么大多数人成为了被割的韭菜,就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关注股票的涨跌,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股票短期变化之上,导致了对投资股票的长远思考。大部分人受管窥之见的影响,股票刚一下跌就赶紧卖出,没想到刚卖出第二天就大涨。有时候刚一上涨就卖了,因为他们一直处在之前亏损的稀缺心态影响下,好容易股票上涨产生了一点赢利,立马就卖了,结果错过了之后更大的涨幅。总是后知后觉,总被割韭菜,就是由于每天都在关注着股票的一举一动。反倒是那些拿着股票什么都不做的人,最终却能赢利,毕竟他们不会受到稀缺心态的影响。我们往往因为整体关注股票而导致频繁交易,总是踩不对点,别人卖你也卖,别人买你也买,从来不跳出“管子”之外,做一些深层考虑,比如逆向思维,结果当然只有被割韭菜的命。
面对稀缺导致的种种短视行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稀缺》的作者也给了我们应对方案。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稀缺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指出,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就是说我们一定留出一定的余闲来应对稀缺。要在富足与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更重要的是,要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
例如在我们富足的时候提前做好储蓄,以应对未来的稀缺。同时我们还要将管子视野之外的重要事务拉到管子中,就会减少稀缺的影响。在安排各种事务时,我们一定要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安排进计划,留有一定的时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既要专注当下,又要长远考虑。既知道那么多道理,也能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