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酷夏,神州大地又快到了靠空调续命的高温季节。今天跟大家聊一下,古人在夏天是怎么避暑降温的,以防止
其实,古代的夏天并不比我们今天凉快。《浮山县志》就记载过清乾隆八年(公元 1743 年)的一次极端高温天气:
「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气象学家分析,当时的天气至少达到了40℃以上。那在没有空调的古代,这么热的夏天,古人是如何降温的呢?
降温设备
大户人家虽然有丫头给扇扇子,但天太热的时候难免风力不够。于是,古人还发明了大型“吊扇”,一个扇叶就有门板大小,装在房内屋顶上,靠家丁拉拽绳子来实现送风。
再高级点的府邸,还会把风扇放在水池后面,直接给房顶洒水,或者在风扇后面放几坨大冰块,这样吹出来的风就是凉的,类似于现代的“空调扇”。
此外还有手摇式风扇,比如这个" 叶轮拨风 ",一个人摇手柄,轮盘上的多个叶片就会高速旋转吹出凉风。据说是汉代工匠设计的,在东晋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有所记载。
有钱人就是会玩!
另外,古代大宅院的客厅,会装有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空调井。在厅堂里挖口深井,一直连通地下水,然后在地面留一个送风口,这样,井下凉风就会源源不断送进厅堂,达到降温效果。
除了以上这些送风设备,还有冰壶、凉榻、玉器等等降温的小玩意,闲暇的时候听个小曲、嗑个瓜子……你会发现,古人在夏天也是活得很滋润。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夏天的饮食。
消暑饮食
古人在天热的时候,也会搞点冷饮来享用,比如冰镇饮料、果汁。那古人用什么来“冰镇”呢?
其实,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人工冰箱了,叫作「冰鉴」。其原理很简单:制作一个有夹层的容器,在夹层里放入冰块,然后在容器的空间内放入食物或饮料进行冰镇。
到宋代,冷饮已经平民化了,北宋都城开封就有种叫“冰团冷元子”的冷饮很是畅销,其做法类似今夭鲜芋仙等甜品店中的芋圆。
到了元朝,蒙古贵族喜欢用奶制品来做冷饮,称为“奶冰”。据说马可波罗来到元朝后就很喜欢吃这种冷饮,并将其制作方法带回了欧洲,欧洲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冰淇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搞笑?正宗的土耳其冰淇淋可能源自中国。
那古代夏天去哪里弄冰块呢?答案是存的。很简单,冬天将冰块储存到地窖里,然后等到夏天时取出使用。
这种简单的存冰方法,从先秦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储存的冰块都取自天然河湖,比如北京的北海、积水潭、太平湖,还有济南的大明湖,这些都是过去重要的取冰处。
寒冬时节,待到湖面结成的冰有了一定的厚度,就开始进行切冰作业,把冰切成一米见方的冰块,运送到深深的地窖里保存。保存时还要在上面盖上厚厚的稻草保温,这样冰块就能挺到夏天而不融化。
古代大城市内都建有很多的冰窖。清朝时,北京城內的官方冰窖就有4处18座,由工部统一管理,存冰量在20万块以上。今天北京的冰窖胡同,就因清朝时这里设置的冰窖而得名,类似的还有西安的冰窖巷。
看了这么多古人的消暑妙招,大家是否感觉认知被颠覆了。没电没空调的古代人竟然在酷热的夏天活得潇潇洒洒。
如果不小心穿越到古代,恰巧又赶上三伏天,不要慌张,一定要找到正确的避暑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