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成人用手显得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系鞋带、不会拴绳子等等,这些和他们童年时期手的发展受到阻碍有关。其实,在儿童期手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毕竟眼睛、嘴巴和手是宝宝最先能够使用的身体部分,更是宝宝获取与这个世界信息的重要工具。一旦错过手的敏感期,宝宝会错失许多精彩的探索,也会造成成人后手的灵活性不佳。
手的敏感期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界限,一般到八九个月的时候显示较为明显。所以我们无需等待宝宝给我们放射信号,我们再去行动,我们可以主动培养宝宝的小手意识。
例如许多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出生两周的宝宝如果你将一个小小的摇铃放在他的手里,宝宝会无意识地抓握住这个摇铃。当宝宝无意识地晃动摇铃,摇铃叮当当响的时候,宝宝的听觉也会受到刺激。经过反复尝试,宝宝会建立意识链接,意识到是自己小手的晃动引起了手中之物发出声响,他就会乐此不彼地晃动摇铃,自娱自乐。此外,经常会有一些爸爸妈妈说“我家宝宝的小手可有劲儿了,抓我的手指头抓的可紧了。”确实如此,在宝宝大概四五个月的时候,如果你左右手各伸出一根手指让宝宝抓握,宝宝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并借助你手指的力量向上起开始尝试坐立。这就是最本初的小手的本领——抓握。
如果说抓握是宝宝与生俱来的条件反射,那么手部功能的细化是需要爸爸妈妈的配合与引导的。善于观察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最开始抓东西的时候是一把抓。如果我们实时地将装东西的容器换成口径较小的容器,让宝宝来拿,宝宝会发现一把抓不能够让他拿到容器内的东西。对于这种改变,会引发宝宝的思考,如果宝宝很努力地想办法了也没能取出东西,爸爸妈妈就可以向宝宝示范三指抓,再到二指抓,这就是一个手指分化的过程。
当然除了抓,我们还会发现某一段时间,宝宝特别喜欢重复将吸管插入饮料盒里,反复地打开、合上笔盖等等;过一段时间又爱上了按东西,家里所有看着可以按的东西,他都忍不住要去试一试,台灯开关、电视机遥控器、电梯按钮等等;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又开发了新项目——拧瓶盖,不管什么形状的盖子。在真正使用手时,宝宝们几乎是见到圆的就拧,见到方的就按,见到线就拽,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他们探索的对象。
特别是在宝宝八九个月的时候,宝宝爱上了捏东西,你给的苹果、香蕉、馒头、面条、大米都被他们捏的黏糊糊的,搞得浑身上下都是,这往往也是妈妈最最抓狂的时候。可是我们不能制止也不能干预,这就是宝宝的“工作”,当他认为这项工作他已经很熟练很精准,他会自行去发掘新的工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忍耐和不作为。
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原来宝宝已经这么能干了,这就是我们的不作为带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