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深深沉迷于语文基本功大赛的网络直播中。手里的几件急活儿,也置之不理,且往后放放。这项国赛规格应该是最高的,选手由各省教研部门推荐,那自然是各级赛出来的高手。想一想,从县城到市区再到省里,再拔得头筹被送到这里,中间有多少汗水和心血,又有几个幸运儿能有此殊荣?之前参会观摩,是要跑远加付费的,而且还要央求领导允许。而今,坐在家里,打开电脑就可以了,这样的好事,当然乐此不疲。
讲座、点评:暖风吹开花千树
教育部基础教育原司长王文湛讲座《提高质量是新时期基础教育首要任务》。题目很直硬,讲座内容其实很具体亲和。王教授没有讲稿,没有课件,但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关于好课,他提出“三有”“三笑”主张:有兴趣,有收获,有帮助;课中有笑声,课后有掌声,课余有回声。如何备好课?认真阅读,教师首先是阅读者;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教师是“导”,不是“演”;启发式教学,参与式学习,平庸的教师叙述,普通的教师讲解,优秀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教师要做好“顶层设计”;苦练基本功,粉笔字,课堂语言,精神状态;留好作业,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需要动脑筋的作业。
顾之川教授的讲座,与前年在我们这儿讲的基本一致。下午分会场进行说课比赛。我听了第一会场的几节课。说实话,我不喜欢说课形式,尽是模式和套路、模棱两可的理论,听不出来课设计的亮点。或者,是自己理论水平太低?这十位国赛手的说课,我也没听好来。陕西省教研员贾玲老师的点评,就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她先一个一个评价课的优劣得失,然后,各用四言四句来评定,比如,两相对比,思辨相继,发展思维,提升认知;借力文献,拓展资源,探寻写作,剖理析文;创设情境,赏析美景,品析人物,把握主旨……每位选手说课时长不超过15分钟,贾老师听了十个课,在短短的时间内,不但听出优缺点,看到改进方向,而且能写出评语,这功夫,实在了得!还值得学习的是,贾老师关注到每一个选手,像面对面交流一样,耐心细致地评点,始终笑意盈盈,始终温言细语,始终放大优点。一位优秀教研员的素养,该当如此。
课堂教学:精耕细作满目春
认真听了两个半天的课。印象最深刻的有四节。
江苏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朗读充分。在读中深入品析文字,教师范读,学生评价;选一句做座右铭,阐明理由;联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对照课文,照邵燕祥诗中哪些诗句与课文一致;背诵全诗;写一写:假如生活欺骗了我……整节课从容不迫,缓缓推进,由感性的感悟到理性的思索,再到表达内化。听这节课,觉得四十分钟似乎很长,可以做很多事儿,可以慢慢交流对话。课堂的浓度是不是可以更大一些?比如,在联读的时候,不光用邵燕祥的,也可以用食指的《相信未来》、汪国真的《假如你不够快乐》,这些诗人诗歌都受普希金此诗影响,让学生读一读,用“群”的力量,达到浸染情怀、学用语言的目的。
河南的《紫藤萝瀑布》,教师朗读单元导语,让学生提炼学习重点;明确两个学习目标,先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托物言志;明确托物言志概念,指出“物”与“志”之间的关联是重点,读课文,标注作者情感变化的段落语句;探究作者描摹的物——眼前,过去;探究作者表达的“志”,链接资料;小结:花-人-生命,借物的特点言“志”,议论抒情明“志”,类比联想联系“物”与“志”;小组合作,学习景物描写之美。这节课在省互动平台上展示过,受到省教研员丁老师的高度赞扬。但是因为录制信号的原因,没听清楚,也没听出好。这一次倒是听明白了,也听出了点问题。为什么一开始就让学生找情感变化的语句呢?这符合阅读的规律吗?我们拿到文章,首先关注的是紫藤萝,瀑布,是景物的美,是作者的语言美。然后才是情感,才是变化,才是“志”。而这节课,先学托物言志,后赏析景物描写之美。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云南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小组活动充分,课件精美。读课文,勾画一滴水经过了哪些地方;屏显漫画版课文内容,师生共读精彩段落,感受画面美;运用文中语句,小组合作,推介丽江之美;学以致用,用拟人手法,写一写“大美昭通”;用小组展演的方式,交流所写内容。这节课很热闹,就是不见学生读课文。从第二个环节开始,学生就一直浮游于课文之外。但是,学生表现非常好,无论是用课文语句推介丽江,还是写大美昭通,文字水平很高,表演水平也很高,唱歌跳舞一点不怯场。说是农村中学,让人难以置信。评课专家说,你上的是现代文阅读课吗?游记散文最值得品味的是什么?一阵见血。
安徽的《狼》,整节课设置一个大情境:完成《狼》画本。讲故事,疏通文意;出示画本,画背景,重点赏析“晚”,体会凝练之美;画表情,第二段,为屠户加表情,重点赏析“惧”,体会朴素之美;演一演第三段,小组集体活动,其他学生评价,重点赏析“奔、顾、倚、驰、持”,体会准确之美;补人物心理,第四段,坐狼假寐图,一狼洞之图,想象狼和人的心理,重点赏析“暴起、转视、毙之”,体会传神之美;比一比作者评价,末段,去掉语气词,与原文比读,重点赏析“矣、哉、耳”,体会蕴藉之美;读一读同类文本,默读《狼一》《狼三》,做阅读清单上七道题;学生说写作主旨,说启发,以郭沫若对全书评价作结,推荐阅读全书。这节课上得很活泼,执教老师充满青春活力,和学生对话流畅轻快,学生素养不是一般的高。这么多流程,四十分钟内轻松完成。课堂设计很巧妙,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丰富,联想、表演、补写、比读,所有活动又都落在语言品析上,始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出出进进。如果基本功大赛的赛制是抽签、限时备课,那么,这节课是上学期的内容,学生疏通文意不成问题,老课新上,这么多流程就不难理解了。
整体来看,参赛的各节课都很优秀,课堂背后是教师乃至各省市的教学理念。据说,这样的赛事都靠团队的力量。每个选手都不是孤军作战。即便有团队帮忙,但教师的素养不是临时可以改变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对话、课堂机智来自教师长时间在自己课堂上精耕细作。
每朵花开,都凝聚了一个冬天的储蓄;每次绽放,都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诠释。赛课,说到底,赛的是教师对课堂、对自己持久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