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和一个朋友及她男友三人去菜场买菜,他朋友硬是为了要别人优惠二毛钱,和卖菜的大叔争论了差不多十来分钟。回去的路上,我抱怨说这十分钟的价值远高于二毛钱,她立马说我不懂节约,不会过日子。
这种现象,我们生活中应该都很常见。对此,我们美名其曰: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西施,指在恋(情)人眼中,不论另一半长的什么样子,个性或行为处事如何,自己感觉那都是好的,对方在自己眼中就是完美的化身。为什么恋人之间会有这种现象,而交情一般的人之间却没有呢?管理学大神罗宾斯在其新作《做出好决定》一书,对此给出了解释:这是由于证实偏差的缘故。
证实偏差,指我们寻找信息来再次确认之前的决定,不重视那些与我们判断相矛盾的信息。即我们过于关注支持自己确认的信息。当我们在主观上认为某种观点正确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信息,而忽略掉那些可能推翻这一观点的信息。我们恋爱期间,往往认为对方是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另一半,所以我们也特别关注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甚至把一些中立的信息、相反的信息进行牵强附会的解释,甚至歪曲,以支持自己的结论。所以导致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相反,若是两个人没有多深的关系,在我们思维中没有形成固定的对方是什么样的一个人,那么我们看对方就比较客观,优点就是优点,缺点就是缺点。
证实偏差,不光会影响我们如何评价我们的恋人、朋友,更会对我们所有的决定产生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在信息的收集上,它会引导我们进行有选择性的收集。它会引导我们自动选择那些支撑性的信息,而过滤掉矛盾性的信息,甚至会引导我们去那些可能支持我们观点地方寻找信息。二是在信息的处理上。对于和我们观点一致的信息,我们很容易就接受,并不会深入去思考这条信息是否正确;而对于挑战我们观点的信息,则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甚至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贬低、歪曲这些信息。
我们中学曾学过的《疑邻窃斧》的故事就是一个证实偏差的典型例子。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丢了斧子的人,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他怎么看,都认为邻居儿子像是偷斧子的人;后来当他找到斧子后,再看邻居的儿子,怎么看都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作者在书中分析了产生这种证实偏差的原因,提出了三种解释,我个人比较赞同第二种解释。
- 由于合理的决策需要连贯一致,为了保持这种一致性,我们会忽视证明我们的错了的证据;
- 证实性证据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奖赏,而否决性证据则暗示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聪明;
- 证实性证据能减少冲突和复杂性。
了解了产生证实偏差的原因,也知道证实偏差会给我们作决策会带来不利影响,那我们该如何克服呢?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作出一个全面的决策而收集,还是仅仅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而收集?如果是前者,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告诉自己,证实偏差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不容易克服。
- 有目的寻找否决性信息,越是不喜欢的信息,越应该给予重视。
- 保持怀疑态度,试着证伪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尝试有意识的思考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可能是错误的,然后寻找证据证实它确实是错误的。
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做决定已成为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我们是谁,我们将成为谁,或我们已经成为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决定。罗宾斯在《做出好决定》中不仅为我们分析了做出一个好决定的6个步骤,而且还总结了诸如“证实偏差”这样影响我们做出好决定的17个心理陷阱。在此基础上,他为我们提供了12条针对性的建议,让我们成长为一个高效的决策者。
但是,学习如何做出一个好决定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大量进行有意识的练习,直至成为习惯。这个过程可能痛苦,可能漫长。你还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