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关于阿德勒心理学的书籍,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灵鸡汤,除了让你从“心”出发和感受外,它还告诉我们一些关于思维上的错误,在实质性的建议上,还是采取了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所以我采用了速读阅读。
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会常常发出“哦哦,原来是这样”的反应,结合自己的情况和收获,推荐指数三星半。
以下是我阅读过程中“哦哦”的新知分享
1.
自卑感和自卑情结
之前一直以为这两者没有大的区别,一个轻一个重而已,通过本书才知道两者所带来的结果天差地别。
何为自卑感?自卑感就是看到别人做的比你好的时候,你会心生技不如人的自卑。有自卑感并不是坏事,它会让你下定加倍努力学习的决心,这就会变成好事。
而自卑情结是把自己的自卑当做借口使用的状态,”比如“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的理论。
可见,良好的自卑感会让你更加继续努力和成长,而自卑情结要不了,它会让你信心全无,一辈子活在阴影中。
如何避免陷入自卑情结,关键就是你永远要行动起来,不要陷入情绪之中,一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你就不行,失败唯一值得做的就是复盘。
2.
赏罚式教育的可怕
在亲子教育中,赏罚式的教育不能要,这样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如果不给我奖励,我就不去做”“只要没有惩罚,我可以做坏事的”的错误想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
课题分离会帮你更好地处理生活很多的困境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人的一切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而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学会“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第一点就是要区分好“这是谁的课题”,如何辨别属于谁的课题呢?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区分之后就是分离,剩下的就是不要干涉他人的课题,仅此而已。
就拿孩子学习这件事来说,“学习”这是属于孩子的课题,很多家长如果不懂课题分离的话,就会过多的去干涉孩子,往往把孩子和父母都累得够呛,孩子怨恨父母太严,父母怪孩子不争气,如果做好课题分离就不会造成这种局面。
学习这件事是孩子的课题,作为家长,我们的课题不是逼他学习,而是告诉孩子“如果你需要帮助,我就在你身边”。
其实跟孩子正确的相处方式应该是,你要给予孩子一定的陪伴,让孩子有安全感,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引导他,但千万不要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时主导或者过多干涉,甚至去帮他做决定,从小去培养孩子的自主独立能力,放手让他自己选择,后果自己承担,不要怕他会痛,成长是不破不立的。
4.
人为什么喜欢去干涉别人呢?
书中给出的心理学范畴解释是:因为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所以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引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命令孩子好好学习”的父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还有那些常见的“为你好”言论。
当然,不是对需要帮助的人不闻不问,这里,需要区分干涉和援助。
干涉就是居高临下让对方做出某一类的指示,如“你要瘦到90斤才行呀”“你10点睡就不会熬夜了”。
援助是充分理解对方的感受,尽力去帮助对方建立信心以及提高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不居高临下,没有指令,只是分析,只是建议。
5.
爱自己,从自我接纳开始
万事万物皆由心而向,你只有懂得爱自己,才能获得幸福,爱自己的第一点就是要学会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就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纳那个只有60分的自己,然后努力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加油,不对自己撒谎。
这里要区别于自我肯定,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自我肯定是“这次只是运气不好,下次我一定可以做到100分”,自我接纳是“虽然这次只有做到60分,也没有关系,下次我会努力向70分靠近的”。
自我肯定是“这件事别人能做,我肯定也行”,自我接纳是“这件事目前难度太大我做不了,但没关系,我可以多付出精力去做好那些我能做到的事情”。
自我肯定是盲目、不经思考的打鸡血方式,它不利于你成长和进步,唯有放下自己的执念,不关注自己“无法改变的”,把眼光放在可以改变的地方,拿出勇气去改变。
特此送上一句话“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一切都是勇气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本书的一些小分享,欢迎小伙伴欢迎留下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