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批阅小学六年级试卷,看到一口语交际题:
一天密契纳收到两封邀请函,一封是邀请他出席小学时代一位老师的欢送会。这位老师工作了几十年就要退休了,学校专门为他举行了一个欢送会。另一封是约翰逊总统邀请他到参加白宫高级宴会,这两个会在同一天下午举行,密契纳拿这两封邀请函想了想,最后他给约翰逊总统写了一封回复函,婉言谢绝了总统的邀请,出席了老师的欢送会。
你对密契纳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密契纳你将作出怎样的选择?说出你的理由。
全班57个孩子除了两个没答题的(不会写字或看不懂题)全都选择支持、认可密契纳的行为。至于换位思考,就少有几位作答。“清一色”回答,师恩难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也无可厚非。
但是孩子们不爱思考的现状,让人甚是惶恐。
回观最近的课堂,只要是互动性话题,让他们单独思考后畅所欲言,往往陷入“僵局”。我必须搜索脑容量里的“激情”来唤醒这死气沉沉的课堂。
比如,今天温习ABB形式的叠词,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充满音乐的和谐美和节奏美。学生往往局限在四年级之前的一些有限的积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只得脑洞大开。让他们每人说一个ABB式词语,不许重复。然后加上身体固有的部位连成句子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如,我的屁股白花花;我的屁股黑黝黝……费老劲儿才把课堂活跃那么一丢丢。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笑声的课堂效果大概会好过死气沉沉吧。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百度百科解说道,思考源于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加工。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对意向——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连锁反映中进行的推理与演算——信息内容的加工。如: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理解来进行思考是必然的。
人就是在思考中成长的,当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很多人都会去思考事情的本质跟逻辑也在这时形成了一种哲学(占少数部分)。您需要知道,思考造就了我们,我们人就是在思考中挺立出来的。
学而不思则惘
我们在学习中,努力固然重要,埋头苦干精神可嘉,“两耳不闻窗外事”更是可贵,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光是一味苦读,而不思索,不去想,不动脑子,这样下去有什么结果?很简单,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事倍功半。打个比方说,上数学课,或者是物理课,你整天拿了本教科书从早到晚死记硬背,却不动脑子去想想该怎么运用,到考试时候又不会用。这样不如不去背,要不然你每天背着那些公式、定理念念有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是《大话西游》里面的那个唐僧。
内观自己,曾经又何尝不是一个不愿思考的人?持续性混吃等死,间歇性踌踌满志。已经悄然成为自我厌恶的常态,更可怕的是自我麻醉(状态不好)。
“你没有跌落谷底,这就是你真实所处的位置(你的水平就这样)。”一语惊醒梦中人。开始步入智慧的路径:
觉察问题——寻求改变——持续前行
在读书营里,有这么一处圣地——能量按钮。它能让我们在风风火火的赶路中内观、回望,让我们慢下脚步等等灵魂,让我们回归到冷静、理性的思考中,让我们放下执念回归本心,让我们除去尘埃……找到合适的、智慧的、有力量的通道,不断地靠近轻松、愉快、幸福的生活。
能量按钮,已在不知觉中内化到我们精进修行之中,让思考不断丰盈我们的精神世界。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老铁,每天给自己一点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