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科室护士的管理到底是护士长一个人说了算还是大家说了算?
丁香作为一名新护士长,到任一年后,在科室站稳了脚跟,科室逐步走上正轨。但与此同时,她也逐步发现,仅仅依靠自已多年临床工作经验,较强的学习能力来主导科室护理管理的若干决策,似乎总缺少了点什么。
总是丁香一个人说了算,真的好吗?
丁香觉得缺少的是什么?
作为护士长,所负责管理的护士少则十来人,多则成百,事情是繁杂琐碎,护士也常是什么人都有,那么,到底是管理者说了算还是大家说了算?
护士说了算,够民主,但一件事要花费时间多,而且关键是,还不一定正确。不是有句老话叫“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管理者一个人说了算,容易让人理解为霸道,再说古有“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而且个人也难以每次独断专行都是对的。
我主张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由一个人说了算的,就是说重大事项,最后应该由一个人拍板,一个人承担责任。比如排班,绩效方案,护理骨干任命。
为什么这样说?
从逻辑上说,一个人说了算的好处很多,最主要的好处是决策效率高。
这个说的一个人说了算,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拍板和拍板者要承担主要责任,一个人拍板并不是否认大家要充分发表意见。
但是一个人说了算也存在上文提到的信息少,决策依据不充分等问题,这就需要护士长拥有一个好的管理小组,也就是丁香觉得缺少了的那点什么。
但是,一个好的管理小组,却可遇不可求。
一般来讲,以急诊为例,科室有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院感控制小组、院前急救小组、输液管理小组等。如何从这些小组挑选出适合参与科室护理管理的成员,是一门学问。
为什么要管理小组的决议而不是大家表决呢?
大家的信息能不能充分交流,能不能取得信息共识,这是第一个问题;
能不能做到大家都基于这些共有信息,都站在全局的高度去作决策呢?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利益,各自的视角,所以,想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出发点会不一样。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面对风险,承担责任的能力不一样。
所以,管理小组的选择,至关重要。
做稳定发展时期的护士长,要学会坚定地公布目标,然后,带领大家向前走。而做变动时期的护士长,要善于动员大家讲话,自己少讲话。
要学会只让有关的人参与决策。人太少了不好,过多了也不行,会干扰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这个阶段,小组往往是由骨干中的骨干来构成的。
一个好的骨干人才,起码应该具备如下四个基本条件:
能站在科室护理发展的整体角度看问题,能发现那些未浮于表面的因素,忌从个人角度考虑科室整体管理的人,即缺少系统思维。
嘴要严。很多事需要反复商量,仔细卙酌,如果一点讨论倾向就被传的人尽皆知,尤其是涉及个人利益,容易引起科室人心浮动,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守口如瓶的人,应该不喜欢争功吹牛,有隐忍精神,对决策的形成有极大帮助;
对科室护理工作的短板熟悉。情况熟悉,就很容易找到科室流程的瑕庇,便于抓住机会提出建议,在关键时刻能推动学科发展;
就是要有情感上的认同,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哪怕是相反的意见,不能人云亦云。
坦率地说,找到这样的人才,非常不容易。在骨干里面发现这样的人,就更难了。
丁香想通了什么要一个人说了算,也弄明白了自已缺少一个得力的管理小组。
接下来,丁香将护士们分了三个组,选定了组长,不仅仅是排班形式,更重要的是丁香开始逐步将管理任务分解,指派给各组组长,并且暗中观察执行效果。
不定期地,丁香也与各组长采用电话、微信、QQ等多种方式交流,比如组内老同志的管理、培训方式的改进、指令性任务推进的步骤等。
同时,丁香也有意无意地建议组长们加强与组员交流,比如关心组员生活上的具体困难,督促其提升护理专业能力等。
定期,丁香召开组务会,倾听组长们工作建议,也提出若干管理上的难题,一起讨论商议。
1-2年后,组长们也换了几任,但丁香也找到了理想中的管理小组。大家心照不宣,踩实了“民主决策,专制执行”的管理喑线,在落实中密切关注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
不知不觉,丁香推动了二个PDCA大项目,一个新绩效方案的推行,等级医院评审工作逐项启动。
有了小组,那些在执行过程中有意无意存在的暗礁不知不觉少了,以前的公开对抗、消极抱怨不再需要丁香以强势手段消弥,护士们认同感越来越强,集体智慧渐渐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依托于护理管理组织框架,密切观察护士们中熟悉具体工作、嘴严、有主见、站在大局观上思考问题的骨干人才,逐步建立科室护理管理真正意义上的决策小组,从而实现表面上护士长一个人说了算(担当),事实是小组共同决议的管理方式。
这样的管理小组,是滋润科室护士心田的雨露,更是推进科室发展的最强“大脑”。
一个管理小组,让丁香不再是仰仗个人能力的孤独者,让科室各项护理决策有了接地气的具体执行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护士长一个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