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游记
□ 湖 山
昆明周边名胜众多,最负盛名的就是石林。石林号称天下第一景观,凡是到昆明旅游的人,都要到石林去看看。石林距昆明80公里,那儿是彝族聚集区,不仅有绝世的溶岩风貌,还有撒尼特色的文化习俗。4月9日上午九点,我们采风团一行26人,从昆明火车站乘一日游的大巴,前往令人神往的石林。
汽车驶离昆明市区后,沿着昆石公路一路向东,过了横跨三县的阳宗海,进入宜良坝子时,公路与滇越铁路交汇。这条铁路建于1910年,从云南昆明至越南海防,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因轨距只有1米,被称为米轨铁路。铁路从山腰的隧道穿过,静悄悄的毫无声息,原以为这条铁路已经废弃,忽然听到汽笛鸣响,一列火车从我们的头顶上驶过。
进入路南县境不久,从车窗向外看,渐渐地出现了一些青灰色的零星石头。汽车经过撒尼人的寨子,迎面一排排土掌房,外墙全用土坯砌成,房子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具有鲜明的彝族建筑风格。到达石林景区时,已经是十一点半钟。导游带我们先去吃饭,午饭包含在车票中,小饭店生意兴隆,八个人一桌,每桌四菜一汤,饭菜并不可口,权当吃了一个快餐。
石林在路南县北部,“路南”二字是彝语“鲁乃”的谐音,“鲁”即石头,“乃”即黑色,路南意为长满石头的地方。2亿7千万年前,路南一带还是一片大海,由于地壳的运动,石灰岩逐渐抬升,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溶岩地貌。景区的入口处,有一个石林湖,湖水晶莹透亮,湖边石峰壁立,树木葱茏,一派水中石林的风光。进入景区后,我们坐上马车,浏览石林的概貌,8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到处石头拔地而起,高高低低,大小不一,有的连成一片,有的独立成景,千状百态的大石头,构成了万石成林的绝世奇观。莽莽的大石林中,翠竹青青,草本繁茂,山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马车跑的很快,突然有一位同学,从马车上滑落下来,赶车的大叔毫无察觉。我们大声呼喊,马车才缓缓停下,好在人安然无恙。
下了马车,我们来到石林胜境,石门右侧的石峰上,刻着隶书的“石林”二字,这是1931年,龙云将军到此视察时所题。石峰下还有一些摩崖石刻,虽然年代不远,却能增添一些人文气息。这里是一处标志性景观,每个来石林旅游的人,都会在此拍照留念。导游给了10分钟拍照,川流不息的游客,在眼前晃来晃去,很是耽误拍摄,还有一半人没有照相,导游就扯着嗓子催促了,我们也不理她,坚持让每个同学把照完相。
跟着人潮往里走,就是大石林的核心景区。高大的石峰,擎天耸立,密密匝匝,一条小路弯弯绕绕,挤挤挨挨,举步维艰。好不容易挪到稍宽处,抬头往上一看,两座十几米高的石峰,笔直地伸向天际,中间夹着一块千斤巨石,巨石悬在半空,看上去摇摇欲坠,这种“千均一发”的险状,令人望而生畏。走前面的人畏畏缩缩,不敢冒进,生怕巨石会随时掉下来。导游带着我们,轻手轻脚,屏住呼吸,从下面悄悄走过后,才算松了一口气。看到我们这幅怂样,导游嫣然一笑,她说这块巨石已经在这里悬了三百万年,经历过无数次的地震,看似非常危险,其实稳稳当当,完全不必担心。
莲花峰下,层层石峰中,浅隐着一个剑峰池。池的面积不大,池水来自地下暗河,旱季不涸,雨季不涨,清清亮亮如明镜,天光云影,群峰倒影,在水中若隐若现。池畔有一座石峰,形似一把宝剑,剑柄插入水中,剑身露出水面,上面刻有“剑峰”二字。这种石中有水,水中有石的景致,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特色,使人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
神秘的石林桃花源,有许多奇特的象生石。人们凭着“三分长相,七分想象”,赋予给这些石头灵性和生命。前面的石峰上,有一块巨石,形似一只硕大的凤凰,它正在回头梳理翅膀上的羽毛,被称为“凤凰梳翅”。另一座石峰上,站着一头小象,样子惟妙惟肖,小象遥望远方,似乎在等待远离故土的象群归来,这便是“象踞石台”。最有人情味的想象,要数“双鸟渡食”,两块酷似小鸟的怪石,一大一小,嘴对着嘴,好像是母鸟给小鸟喂食,充满了浓浓的母爱。你也可以逆向思维,把它想象为小鸟反哺母鸟,体现的是一种跪乳之恩的美德。还有不少青年男女,将它添加浪漫的爱情色彩,称之为“恋鸽双吻”,认为它更像是一对相亲相爱的鸽子,正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
所以导游说,参观石林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如果没有想象,它就是一大堆石头,如果你认真观察,自由想象,你就能从中发现艺术的美感,看它像什么它就是什么,枯燥的石头由此变得妙趣横生。
走进小石林,这里地势平坦,绿草如茵,景色清新俊雅。玉鸟池边,一座石峰高高挺立,这就是阿诗玛化身石。石峰的上端,酷似一位头戴花帽的撒尼少女,侧面轮廓形象生动,长长的秀发披肩垂身,身后背着一只小竹篓,抬头远望的神态,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思。每一位带团到此的导游,都会向游客讲述一遍阿诗玛的故事:从前石林有一个美丽的姑娘,与英俊的青年阿黑相爱。有一天阿黑打猎回来,见不到阿诗玛,原来她被财主抓走了。阿黑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了阿诗玛,可是突然山洪暴发,他们被冲到了水中,阿黑好不容易爬上岸,却怎么也找不到阿诗玛,他急得大声呼喊:“阿诗玛——你在那里!”回声在山谷中回荡。过了很久,他终于听到了阿诗玛的喊声:“阿黑哥——”,他循着声音来到小石林,原来阿诗玛已经变成了一座石峰。故事的情节,凄美动人,催人泪下,堪称为撒尼版的梁祝。
这是导游演绎的版本,故事源自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故事的发生地就在石林,这里是阿诗玛的故乡。1964年《阿诗玛》被改编成电影,许多人都是通过电影,才知道阿诗玛的。在彝语中,阿诗玛是金子般的姑娘,她是撒尼人心中的女神,也是撒尼人追求真善美的象征。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文学作品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使阿诗玛的美,变成了石林的经典景观。石林因阿诗玛而多情,阿诗玛因石林而更有魅力。
玉鸟池畔,有一些撒尼族少女,也被人们称作阿诗玛。她们模样标致,服饰艳丽,十分引人注目。我们来此照相时,邀请她们合影,这些姑娘并不怯生,有求必应,表现的热情大方,这都是在旅游服务中锻炼出来的。学生们去跟她们聊天,问她们是否已经结婚?撒尼姑娘笑而不答。导游告诉我们:这个问题不用问,看看服饰便一目了然。头上戴着五彩花帽,花帽上挂着珠串的,就是未婚女子。结了婚的妇女,服饰相对简朴,包头上没有五彩花边,也不会戴长长的珠串,很容易区分出来。按照这种说法,这几个撒尼女子尚待字闺中。
告别撒尼姑娘,来到一处服务点,这里有撒尼服装出租。几个爱美的女生,换上撒尼族服装,背上小竹篓后,开心地问摊主,像不像阿诗玛?摊主是个老实人,她瞧了瞧女生们说:“这三个都不太像,只有那位皮肤白净的最像。”那三个女生不服气了,为什么说我们不像?摊主说,因为她长得像杨丽坤,原来撒尼人心中的阿诗玛,就是电影中的形象。看见女生们照相,男生也来凑热闹,并把我也拉了进来,让我穿上彝族的男装,照了一张珍贵的纪念照。
从小石林出来,见景区的出口附近,有一个露天市场,市场内卖纪念品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货品琳琅满目,大同小异,一样的东西一样的价格,就跟商量好了似的。云南蜡染、绣花挂包、路南挑花,做工精细,花饰漂亮,体现了撒尼妇女的心灵手巧,也是女生们喜爱的工艺品。她们一边挑选,一边与摊主讨价还价,摊主也很精明,说要买的多才给优惠。于是女生们动员了更多的人来购物,一下就把价格降了下去,美其名曰“团购价”。摊主忙的不亦乐乎,不停的数钱找钱。为了加入团购,我先买了一件撒尼童装,后来又发现了云子,棋子色泽柔和,手感舒适,品相非常好,虽然价格优惠不多,但觉得还是物有所值。
回到昆明,大家聚集在旅馆里,商议下一站的行程。不少人提议去大理,说那里有苍山洱海,是五朵金花的故乡。于是就派人去附近咨询。咨询的情况通报如下:昆明到大理350公里,目前还不通火车,公路也不太好走,坐汽车至少要两天才能到,这样一来一回,将近化费一周时间。经过商议之后,大家决定舍弃大理,下一站去四川峨眉。
就在这时,有学生跑来告诉我,有一位女生准备回南昌,正在去火车站买车票。我们立即赶到火车站,找到了那位女生。我问她为什么要擅自离队?是不是身体不适,或者家里有事?她说都不是,只是觉得太累。我告诉她,出来一趟很不容易,虽然有点累,但是都很开心,过了四川我们就往回走了,希望她坚持到底,不要中途离队,以免给自己留下遗憾。听从了我的劝告,她才打消了回去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