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刚刚结束,期末考试就要到了。看着 孩子哪哪都没学会,一大摞试卷没做,怎么办?一味地做题,刷题,不是良方。
一、要做好计划,要有的放矢,要对症下药。
先是把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再根据单元目标及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巩固训练。课前备好课,围绕目标思考设计的练习类型。如在《面积》这单元里,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是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特别是变式训练如“周长是2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话,很多会直接就用24*24。所以,要夯实学生的基础,同时,要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习惯。引导思考“要算面积就得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在已知周长的条件下,又该如何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呢?又回归到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
二、要做好调研,要分层练习,要因材施教。
通过做题,了解学生做题情况,特别是出错的题,要清楚学生是怎么想的,哪里出错了。如“用0、3、5、7能组成( )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学生一看,立即填9。学生没有细读题,直接按之前训练的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这也是学生做题习惯,学生没有养成独立 思考的习惯,这是原因其一。其二,学生对相关基础不扎实,不能灵活运用。如“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6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对拼成的大长方形的面积是没有变化的,又不知如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更无从算出其周长与面积。此题,相对学生较为抽象,难度稍大。究其错因,才能解其惑,纠其错。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情况练习,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适当训练稍有难度的题。对于大多数学生还是训练基础知识与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