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个故事虽然已经被说烂了,但我依旧认为值得对没读过的朋友分享:
马戏团失火了,工作人员急着抢救贵重物品而忽略了被一根细绳拴在木桩上的大象,他们认为壮如大象不至于连一根小绳子都扯不断吧。
结果大象还真被活活烧成焦炭,原因在于它从小就被细绳拴着,而在它小时候,几经尝试却依然对绳子无可奈何。因此,就算在危机时刻,长大成年的大象依旧认为细绳牢不可破,宁愿选择赴死也不愿再做一番尝试。
这种心理机制被称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二
在心理学中,所谓的“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该概念最早于196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动物的时候提出。
在塞利格曼博士的这个经典实验中,他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然后启动蜂鸣器,并对该狗施以电击,可怜的汪星人被关在通电的笼子里避无可避。
多次实验后,博士就算开着笼门,只要蜂鸣器一响,电击还没开始,汪星人不仅不逃,居然就这样趴在原地呻吟颤抖着,等待电击的来临。
本来可以逃避的痛苦却选择绝望地原地等待,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三
看完这“一个故事”,“一个心理学实验”,再回想你的经历,你有多少次选择是“绝望地选择原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还是设法“通过努力达成目标”?
甚至有时候,一些人连“目标”都不曾有过,他们的内心或许发出过这样的感叹:我这辈子或许就这样了吧?
那么,如果你想改变,我们要如何改变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提升自己朋友圈的品质。
四
朋友圈之所以是朋友圈,因为它往往令人舒适,呆在里面没有压力。但正如另一个说烂的真理:你的收入是你最好的10个朋友的平均值。所以你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赛道,每天在此之中游弋,或许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你曾经的故人,突然有一天突破了。这或许能刺激你的神经,让你重新审视起自己的生活。
对,“ta也行”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仿佛马戏团的火灾中,大象看到旁边的那头跟自己没啥区别、说不定还比自己小一圈的同类,“居然”挣脱了细绳,逃离了火灾现场;又如那只“习得性无助的狗”,看到另一个汪星人,虽然也听到蜂鸣,却悠然走出开着门的铁笼。
这就是你需要的朋友圈,比你现在的品质高一点,又不会高很多,能时不时刺激你的神经,让你走出舒适赛道的朋友圈。
五
落实到行动,怎样进入这样一个目标朋友圈呢?做为干货类文章的作者,笔者是拒绝写纯鸡汤的水文的,以下就是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关注一些个人成长类的“微信公众号”
有些微信公众号充满正能量和干货,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号主还会建一些粉丝群,你们可以在这些群里交流一些学习和生活心得,帮助自己有所突破。
2.加入一些拆书帮、读书会。
凡是加入周末读书的小伙伴通常都不会没有上进心,这种方式不但能助你认识充满正能量的新朋友,而且从花费的角度也是微乎其微,是一种经济、可靠、有趣的方式。
3.读一个在职学位。
这种方式或许会有些累人。但除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外,系统的知识梳理不但能更新你的知识体系,更能拓宽你的思路,认识更多现在和将来的中、高管,通过同窗数年的情谊,你们有足够的信任关系,有时仅仅是一个互相提点的信息也是价值千金。
六
和大家谈谈什么是突破。
李笑来说,曾经关于成功和突破就是登山的比喻错得离谱,在还没有突破之前,成功的目标哪有那么清晰,与其说突破是登山,不如说突破是凿冰,你不知道凿到哪里才能破开冰面,达到另一个层面。也不知道另一个层面是怎样的,到底有多好。
但只有不断地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持续精进、刻意练习,你才有可能在这一个点单点突破。
突破,break through,我想,没有一个类比比凿开冰面更恰当了。
七
再回到我们最初讨论的题目,为什么我们要有高品质朋友圈?
因为这能帮助我们抛开“习得性无助”,能帮助我们拓宽视野,能令我们持续有正能量的小伙伴给我们“输送真气”。
秘密都告诉你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