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七。
念初中那会,父母带着我在城里打工,在外面租房子住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生活很拮据,由于住房紧张,能在城里找到房子住下,似乎就该偷喜了。
这个房子在城南的老干部安置房里,是个三家合住的院子,一共三间房子,每间大约9平方米,我们家三口人住一间,隔壁是在城南中学教书的张老师一家四口人,最里面一间住着在政府工作的王叔叔一家三口,我们三家人共用一个4平方米的厨房,和共用着一个2平方米左右的厕所。
想起那个厨房,这么久过去了,各种酸甜苦辣的回忆涌上心头,浮上脑海。
还清楚地记得厨房里的布局,巴掌大的地方,每家人只能用一丁点的地盘。那时用的是蜂窝煤,炉子很小但占地不少,我们三家人各自有一个,厨房做饭做菜会用到的油盐酱醋等都各自放在煤炉旁的一个小柜子上,柜顶放东西,柜里放米和锅碗瓢盆。人只能站在小炉子边上炒菜做饭,三家人都尽量错开点时间,而每次遇到同时做饭时,各自都会分外小心,以免碰到或撞着,有时大人们一边做饭炒菜,一边唠嗑,交流做菜做饭的经验,什么菜9怎么炒好吃,什么肉怎么烧才香,或是聊聊我们这些小家伙的学习问题,总之,就是其乐融融。
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淘米、洗菜、切菜、洗碗、装盘的繁忙场景,厨房里只有一个水龙头和洗碗池,所以,叔叔阿姨们都会在做饭之前赶快在池子里把菜洗好,用砧板把菜切好,迅速地把地方腾出来给另一家用,吃完饭要洗碗时,也是互相看着,只要有一家洗,另一家必定会回房等他们还洗好之后再出来,每次干这些活儿的时候,就跟“流水作业”一般,快速麻利不拖沓,生怕耽误邻居家的事。
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生活上的相互效应,赶上农贸市场里有排骨、草鱼便宜卖时,三家的大人不论谁碰上了,一定会不惜排长队也要买点回家,回来给邻居分上一份,那时包顿抄手吃便是改善生活,三家人不论谁家包抄手,一定会舀上一碗给邻居,我们这三家人里,也就我爸妈在外打零工,早出晚归,回家的时间总是不规律,时常留我一个人在家,放学回家吃不上饭,邻居家的叔叔阿姨见了我都会把自家做好的饭菜送过来让我吃。
我们在这里住了一年多,条件虽然很艰苦,但邻居家的叔叔阿姨都相互体谅着,关心着,从不因为我们家是农村人而看不起我们,从没发生过争执。
后来我们三家陆续都搬走了,我和爸妈也回到了老家,之后,爸妈跟两家叔叔阿姨联系时,都会想起过去在一起住的愉快时光,我们彼此都知道,作为邻居,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过的邻居。不管走到哪里。身处什么环境,拥有什么工作,有多么富有,还是多么贫穷,都应该珍惜好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谊,都要保持住那份艰苦奋斗,积极乐观和团结友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