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了一觉。
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小序: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小序中叙事简洁,描写栩栩如生,短短五十四字,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一副苏轼醉酒野外,睡醒后群山环抱,小溪潺潺,以为自己出尘世,恍若成仙了,最后还不忘作词一首写在桥柱上。私以为比记承天夜游更好。
寄情山水词。上片写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写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读来朗朗上口,意境满满,如此才气堪称一绝。
我欲醉眠芳草,以天为被,以草为席,不拘小节,不能再豁达了。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看山看水皆是生灵,连溪中映月也不忍破坏,是一片赤诚的赤子之心还是童心未泯。在孩童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他住在黄州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他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