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大名著,以前有很多说法,单《西游》就有“少不读”、“男不读”……我这次读完一遍,明白了为何“少不读”是最普遍的——因为《西游》里面讲的最重要的三件事,对于青少年确实很难理解。这三件事分别是:定目标、组团队、度自己。
定目标。
我们制定大目标或者长期目标时最容易放的错误,其实就是歪曲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前者就是选择和制定目标的时候,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低估过程难度和挑战。你看唐三藏一开始也允诺唐王“三年为期”,谁知道后面花了十四年,就这十四年还是只是去程,返程是“八大金刚快车”。而后者则是长期目标的计划颗粒度没那么细,“跬步”维艰始终积不起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最后成了“路虽远,未行不能至”。
少年人被世事捶打得不够,对过程的艰辛理解往往更是不足,一腔血气容易积聚也容易泄掉。
组团队。
“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其实哪怕是最为个人的长期目标,比如说修心,也是亲友夹持效果才更好。这和个人是否能持续追求卓越关系不大,而是是个体就必然有局限性,而团队(当然是好的)可以互补。
认识到这一点理性上没那么难,可为什么后面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单干”?因为组团队太难了。
一、组团队的目标可能是伟光正的,但组团队的过程却可能不是。你看这师徒四人哪一个不是被“坑蒙拐骗”上的船?说句难听点的,读遍全书,唐三藏作为这个团队的领导,他自己如果一开始就想明白了肯定都不肯上船。为什么都是“坑蒙拐骗”?沉没成本越来越大,才能坚定往前走不回头,只因为不敢回头。
二、团队构成很难以平衡。长期目标,过程艰辛,当然“志同道合”最重要。但“志同道合”却又不是“一模一样”——降服意马能悟净,擒住木母知悟能,斩尽心猿成悟空——你看净能空这三大徒弟,个性和能力差异不可谓不大。作为读者,也会常常烦躁悟空的傲,悟能的搬弄是非,悟净的阴薮和补刀。然而定心看来,那些关键的节点,渡过难关恰恰少不了他们的差异化。所谓“扬长避短”,所必要的代价就是日常中的“相互支棱”。
组团队的这个“坑蒙拐骗”,很多人自己心理上过不了这一关;而对于团队的“同心同德”以及“差异化多元化”之间的平衡,更是难上加难。更遑论少年人。
度自己。
然而团队无论如何重要,最后能度自己还是只有自己。
一、与自己的战斗。
1、自我管理。灵台方寸,只在此心。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所谓给自己画下的“圈子”,是自律即自由。
2、向上管理。从人性来说,应该没人会喜欢向上管理,但有人却擅长向上管理。路上后期那些大boss,基本上悟空都是在忙于做向上管理和“找到对的人”。
3、自强强人。悟空能有这么多“通天关系”,缘来还是他当年的“业绩”,而业绩又来自能力——我们可能很容易忽略,悟空学道花了20年,比取经14年还长了接近一半。
二、与自己的和解。从英雄主义到现实主义。
1、拿起。为“名”不比为“利”高明;“善缘亦是迷人”。认识到这一点很痛苦,但现实便是如此。要想做事,唯有不辞厚黑。
2、看淡。在境厌境,去境羡境;生灾乃消灾,苦海即极乐。
3、放下。“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今已成佛,(金箍)自然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