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一个电视相亲节目中看到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做线上平台,月入百万。这个收入让在场所有观众无不惊叹。
教师这个行业背负了太多社会期望,我身边的好多老师除了向我抱怨工作辛苦,工资太低,天天吃粉笔灰之外,更多是带着一种悲壮感痛心疾首地表示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原生家庭太差,怎么教都没办法……他们发自内心为这些孩子惋惜。刚入职时满满的幸福感和正能量马上就被无力感磨光,然后就每天不咸不淡地讲课,眼神中透着哀凉。久而久之,如此“高尚”的一个职业变成了生活中的最大槽点。
可那个月入百万的语文老师的状态好像没那么纠结,反而有种轻松,带着正在做事业的激情。他的一句话让我心中一凛。他说:我是用对待客户的方式去面对学生的。
这话说的有些超出想象。但是细想,这其中包含了一种非常强的专业性,以及一种“工作中专业性优先”的思维。“专业性”这个词并不罕见,但在我看来,它在很多老师,特别是自以为一心一意扑在孩子身上的老师身上,恰恰是缺失的。
教学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手艺。一个好的职业人必须有他的专业性。多少老师是用生气去威慑学生的,是带着情绪去上课的?多少老师是带着大家长式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学生的?愤怒的情绪必有来由,可是在任何工作中,夹带情绪都是不专业且缺乏职业修养的体现。
这篇文章并不是针对老师这个群体,而是想透过这个群体中部分人面临的困境更深入地思考——我们该以什么样姿态面对工作?
误用一下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谓为君要有为君的样子,为臣要有为臣的样子,为人父要有为人父的样子,为人子要有为人子的样子。同样的,一个工作的人,自然要有工作的样子。工作者的及格线,就是有专业性和职业修养。
如此简单朴素的观点,却有好多人不明白。有位名人在书中提到,她家里打扫卫生的阿姨要离开,她简直惊恐,想:到哪里再去找那么放心的阿姨?其实这个阿姨也没做什么,只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其它不属于工作范畴的事情,不想不问。这样在自己的框架内做事,就是一种有专业素质的体现。合作者、上司或者客户能看到一个人身上一以贯之的专业性,就会对他很放心。这种专业性的精神也是一个员工对公司、对工作能拿出的最好诚意。
所有人都需要在生活中扮演多个角色。工作关系是其中最最简单纯粹的一层。一方付出劳动,一方给予报酬,没有任何说不清楚的感情牵扯。不管什么行业,什么职位,一个从业者要做的就是发挥出专业性,把本职工作做好,为你的团队创造价值。没有必要为工作臆想出一种高尚。更不要因为这种高尚带来的情绪模糊了工作中的专业性。
回归教师的例子,要是真心想为孩子好,那就充分发挥出教育的专业性。用教育的技巧而非浓重的感情去引导,就像优秀的演员更偏用表演技巧而非情绪去表现一样。像对待客户那样对待学生,听着冰冷,却在直视真相的同时不经意间给予了孩子最大的平等和尊重。这不是不爱、不关心学生,而是为了采取最好、最理性的方法向后退一步。让教师这个职位不被情绪所裹挟,让教育者变得更轻松,让教育变得更有效。这就如同外科医生要与患者保持距离,因为在生离死别面前,他们的专业性才是患者唯一的希望。
商业化社会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社会只按贡献大小为贡献者提供收入,不会因为谁有更加善感的内心而给他钱。这很合理。而付出贡献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个人的专业性。
所以你别急,别纠结,社会必有需要你的地方。在工作中把专业性放在首位,也许一切都会自然地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