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一、《跃迁—成为高手的艺术》
没有樊登会员之前只是大致的了解了下这本书,有会员后仔细听了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小,心想着要是8年前能听到这本书估计现在已经是高手了吧。回想起来当时选大学、选专业、一直到上班选工作好像走了很多弯路,直到现在感觉还在选。
这是一本关于讲述个人如何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泛滥的时代快速成长与提升的书,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成为高手的技术”。古典现在本身就是知识界的大咖、一个高手,这本书是他对历史上各个不同领域的众多牛人、高手进行观察、学习和实践,总结得出的经验分享。
1、高手的暗箱
他在书中开篇即揭示,其实这些不同领域的高手、牛人们其实在智力与能力上并不见得比普通人更厉害,两者差距其实并不大,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就在于他们在背后知晓和掌握了一些暗箱,懂得借力,使得他们在一些关键的决策时刻能做出不同于常人的、清晰正确的选择与判断,在关键时刻不断找对方向,最终激发和完成了区别于他人的个人跨越式成长。
何谓暗箱呢?就是在这些不同事物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下,存在着一些普遍的最底层规律。
掌握了这些底层规律,就使得这些高手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那么,我们要向这些高手学习,如何才能识别和掌握这些普遍的底层规律呢?
2、高手策略
书中接下来就揭示和讲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个人认为的一个重点,古典提到的这个部分与我最近看到的万维刚的书以及另一个启智社群提到的观点,是相同一致的。
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在生活学习中接触到的和充斥于我们周围的其实都是大量的三、四手知识,而高手一般都直接接触知识的源头,尽量去获取知识源头的信息(即一手和二手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学习整合之后,再结合个人的体验加上讲故事,将一手知识输出变现成为明白易懂的三手知识传播给普通大众,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和实现了他们的知识变现。其实,古典所传播给我们的,也是三手知识了
一手知识一般是各领域科学家们最新的实证研究成果,通常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公布的,我们普通大众往往并不留意关注这些;二手知识是各个领域的研究者或原作者基于研究成果而拓展延伸出来的;三手知识就是以上提到的一些人在吸收一二手的知识之后经过自己的内化整合,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把这些一二手的知识变为普通人易于理解明白的知识;四手知识实际上是这个社会上不同的商业机构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和目的,对以上知识和信息带有自己目的和立场进行的局限化、局部化解读。我们现在身边随处可见的微信公众号或网络上大量流行转发的文章即是这些四手知识信息。近来非常流行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古典在书中有指出这个理论背后真实的来源及出处,以及当它不断被“转手”之后已经偏离了源头作者最早的客观结论。
为何普通大众喜欢并毫无判断地吸收身边这些大量已被扭曲和偏离事实的碎片化三、四手知识和信息呢?最关键的原因除了他们不知道去哪里可以获取一二手的知识、接近知识的源头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和习性:趋易避难,人们往往不愿意花费更多脑力进行深度的思考,在以往成长和被教育的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习得这种能力,因此在面对纷繁泛滥的庞杂信息时,极容易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所以,高手的炼成往往是逆人性的。我们应尽可能地多去接触知识的源头,获取一、二手知识,再把它们进行吸收整合,内化实践、为己所用。
高手的另一个策略是寻找高价值、高优势的领域,集中于头部,逐步占领山头。
3、联机学习
本书另一个对我帮助启发很大的重点是:古典在书中提到的联机学习的概念。
何谓联机学习?简单来说,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与人之间就构成了仿若一个个不同的小型局域网,彼此互为联机、又各自独立运作,这对于我们的学习成长有何借鉴与帮助呢?最大的好处在于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优势和专业不同,身处互联网时代你不必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为一名全知全能的专家或为了解决难题而额外去学习陌生的领域,你在遇到问题时,你只需要找到擅长解决这个问题或相关知识领域的朋友、专家并且清楚地知道你在哪里能够找到他们,向他们请教和寻求帮助,彼此合作互换和学习,就成为推动自己拓展不同行业和领域知识的一种最高效、便捷化的学习方式。这就是借脑式的联机学习。
这种联机学习,正体现了萧伯纳的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古典在书中也介绍了他自己在新东方任职时的不同的优秀老师之间的联机学习,以及他自己因此创建和发起了一个基于联机学习的成长社群。
所以在此,也顺便抛出我自己这段时间在践行时间管理时的一个反思和疑问,就是:我们来到这里,学习和践行时间管理的目的其实并不只是为了单纯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而已,大家最终的目的都是借助时间管理这个工具,更好地成长和提升自己。
但我感觉到在践行小组似乎只是成了一个早起打卡群,彼此联机程度不大,并没有充分利用我们每个人在不同行业各自擅长的领域和优势,彼此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提升。我相信在我们的小组里,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部分,而且大家从事的是不同的职业和行业,一定是有自己的优势和独到之处的,譬如木河教练就在IT领域和时间管理的工具运用上非常专业和擅长,我们的杜琨班长前段时间在简书的读后感创作上实践得很不错,吕林妃我知道她在习惯领域上也有很多的学习和积累,还有黄盈的思维导图做得特别好,以及伊琦以往自学英语的经历,从小白一直坚持到能够听说并因为通过学英语实现了找到更好工作的机会,等等。
所以,当我看到《跃迁》这本书里提到这种联机学习方式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我们的践行小组,能否像古典创建的联机学习社群一样,更多地通过大家的彼此互联,向每个人各自擅长的不同领域去交换学习,或者是拟定某一个主题,鼓励大家尽可能地表达各自不同的想法、角度和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提升自己和成长,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学习时间管理而学习时间管理。
4、破局思维
本书接下来提到的是破局思维,就是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和空间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有时,往往我们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这是因为我们身陷其中被困住了,“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知庐山真面目”。如果这时能够跳脱出问题本身,从更高一层的思维和视野来看待,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
5、内在修炼
书的最后一部分讲到一个高手通常的内在修炼,修内功!
二、《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
听这本书之前就猜书上会讲些什么学习的套路,什么样的套路才是最好的学习,但是大出所料,整本书听下来,讲的全部是世界各地有特色的教育,有日本的“匠人”精神,有印度的IIT考试,有以色列犹太人的民族传奇,有美国的圆桌有,法国高考的哲学、英国牛津的着正装晚餐等等,最后结尾的中西方教育的对比,有一定的意义,我为什么而学?我就是想为自己为家人而学,我的孩子呢?他该为什么而学?他该怎么学?都值得思考
三、《终身学习》
看视频学习了终身学习,作者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必须终身学习,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学习确实不能适应社会,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要学会终身学习,才能终身成长。
静下心来之后,发现进入易效能3.0自己已经变的没那么浮躁了,原来一小时的静听也是一种修练,言归正传:总结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天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好好感受下你的身体,尽可能的让你处于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做一件你觉得舒服的事情,跑步,听歌,做广播体操。心态决定你的情绪,尝试着理清楚你遇到过人和事,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它,和不同的人去交流,找出事情阳光灿烂的一面,其实就是要改变我们看待事情的思维,尝试着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然后做一个知心人,缓解你自己,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最终我们不断了解自己,找到了自己的长处,找到了立世法则,然后过上你想要的生活,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书:《断舍离》
上次读断舍离是今年武汉最热的时候,转眼就到了冬天,把冬天的物品拿出来后发现房间很有点拥挤,下定决心用之前公司的那套5S管理来整理下,跟爱人说了下想法,爱人建议使用断舍离的原则来,又仔细了解了下断舍离:
断:断绝想买回家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泛滥的破烂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逃避现实型,不想面对
执着过去型
担忧未来型
扔:
不用的东西
充满回忆的
将就用的
我与物品的关系:
了解自己,整理自己的内心,明确我与物品的关系,以及将时间放在现在以及当下。
不畏将来,不恋过去
物品摆放原则:157
1看得见的部分,只摆放10%的东西
5抽屉,物品占用50%,一半空间
7衣柜,衣柜占用70%
厨房三分法:物品分三个大的种类及三个小的种类。
物品的摆放原则让我受益匪浅。这周一定要按这个原则去行动的。
断舍离是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主角是自己
收纳,整理,与物品的关系,主角是物品,被动保管。
说做就做,花了一天整理了下物品,整个看上去尽然有序,舒服多了,接下来就是习惯的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