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父亲是那个永远肯陪你冒险的人

一个人对世界的基本态度

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

回忆起已经辞世十多年的父亲

于丹无不动容地说

而她有机会踏进国学这个领域,成为

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

与父亲从小对她的言传身教和

家庭生活的耳濡目染密不可分


第一次与《论语》结缘,是于丹四岁那年,父母带她去参加一次聚会,在这次聚会中,父亲让羞涩的女儿观察大人的言谈举止,告诉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看这么多人之中谁能当她的老师。

她转了一圈告诉爸爸,有个特别好的阿姨总是照顾她和别的小朋友,肯定是老师;有个嗓门特别高的叔叔随地吐痰,肯定不是老师。爸爸说:“是呀,阿姨那么好,你要像她那样对别人,这就叫‘见贤思齐’;那个吐痰的叔叔呀,其实也是‘老师’,因为你要提醒自己不能像他那样做,这就叫‘见不贤而内自省’。”

爸爸还告诉她,公共场合有人监督,别人一提醒,吐痰的人就会改正。可是没人监督的时候,自己能不能做到君子“日三省乎己”,这就叫做君子“慎独”。

虽然这个只有四岁的小女孩当时并不一定能完全听懂父亲的话,但父亲通过日常生活传递的言辞道理,却一点点地留在了她的记忆中。

父亲早年给于丹讲古典的智慧,教她欣赏、背诵美妙的诗词,让她对传统文化有了浓浓的兴趣和初步的感悟;而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更离不开父亲对她习惯的培养。

曾国藩在家书中曾说过,看一户人家的门风如何,主要看他家孩子能不能做到三件事:每天早起,爱干活儿,爱读书。在早起这件事上,因为父亲不常在家,于丹被姥姥宠溺得打了不少折扣,但是干活儿和读书这两件事爸爸是不肯让步的,“有事,弟子服其劳”,是父亲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在她的记忆中,劳动是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譬如削水果,父亲必定左手端执一个洗净的苹果或梨,右手的果刀“啪”地一下,在果子上端磕开一个小口,从这里削开去,一圈一圈的果皮薄厚宽窄都是均匀的,一直削完,都不会断掉,那齐整的果皮,盘旋逶迤在搪瓷盘子里,像一幅静物写生。

再譬如扫地,父亲教她握了笤帚,一定从屋子靠窗的一侧左面的角落扫起,一笤帚挨着一笤帚,中间不能有疏漏的地方, 扫过的地面,如同用空气给水泥涂过一层清漆,不留一痕灰尘。 各个屋子扫下的尘土,一律扫到厨房门口,那里有个三四毫米的小落差,恰好把簸箕的边缘卡住,灰尘完整利落地扫进簸箕里。扫完之后,才可以用墩布擦地。

最有趣的是包饺子。姥姥家是旗人,带出的妈妈、姨妈、 舅妈都是东北习惯,用筷子挑馅儿,捏出月牙形花边饺子;奶奶家是上海人,习惯用一只一指多宽的长竹板挑馅儿,装好后 竹板闪到食指中指间夹住,两手虎口一合,挤出元宝形饺子。这样清晰的南派、北派文化,每次包饺子时候,都碰撞得趣味横生,妈妈笑话爸爸挤出饺子没有花边,爸爸打趣妈妈放筷子捏花边包成一个饺子,还不如爸爸挤出两个饺子速度快。

润物细无声,父亲用行动真正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这些习惯也陪伴着孩子的一生。现在于丹教自己的孩子,总会说这是姥姥姥爷当年,他们怎么曾教的,这种习惯就是一种传承。

对于读书更是如此。

在于丹3岁生日时,父亲送她的礼物是厚厚的大部头书——浩然的《幼苗集》。6到8岁时,妈妈看到女儿的状态就是在门后坐在那里捧着一本大书在看。她看《金光大道》、《西沙儿女》,还囫囵吞枣地看《西游记》、《红楼梦》……后来,女儿偷着翻爸爸书架里的外国名著,看《人间喜剧》、《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等等,邻居们看到她这么小的年龄整天抱着这些大部头的中外文学名著,感到惊讶,曾担心地对于丹父亲说:“怎么可以让孩子看这些书?孩子肯定看不懂。”父亲哈哈一笑说:“我们家是百无禁忌,认得字就让她看,看不懂就不懂呗,慢慢地她会懂的。”父亲的开明,让于丹开始养成对书的依恋。

在于丹考上大学那一年,父亲有机会擢升,他主动请求离开国务院办公厅,平调中华书局,父亲对组织陈述的理由是:我投身革命之前学习文史专业,工作这三十多年没有回到本行,我的独生女儿今年考上中文系,我最大心愿就是退休前为孩子多留些书籍。

在这个清贫的出版社,唯一的大福利就是买书可以打些折扣,父亲开始兴冲冲地用自行车往家驮《二十四史》、《十三经注疏》,当然,摆在书桌上的还有1980年版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1983年版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这两本书成为于丹后来讲《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最重要的依据。

父亲的一言一行不断浸润着女儿的心灵,他在家里不光是立规矩,同时还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个规矩,让孩子看得见家里这个爸爸是怎么做的。同时这也是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一直延续下来的家教与门风,于丹的成长正是受益于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于丹一直认为“真的教育”应始于父母之心,始于家庭。为了与更多的父母探讨家庭教育的问题,她在喜马拉雅FM开了一个音频专栏《于丹:给年轻父母听的国学课》,希望跟大家分享国学经典中的治家智慧,让古人的家教门风真正帮助我们解决现代家庭生活的问题。

在每期音频中,于丹老师将由当下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的痛点入手,结合《论语》、《大学》等传统文化经典,以及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家训、家书、家信等内容进行讲述。将古人的治家智慧引申到当今,并在每一集中,举例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法和启示。

云上文化 · 臻选

喜马拉雅FM

《于丹:给年轻父母听的国学课》

无论带着孩子跑了多少名校多少课外班

真正的学业成长、教养习得

能力培养,都要落到

家中的点点滴滴,家庭的耳濡目染

建立好的家教门风

让教育回归家庭

是每个父母都责无旁贷的义务

[ 长按二维码 立即收听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