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童话故事的常见结尾,而现实生活中幸福的生活中总免不了冲突、争吵。
朱迪斯·莱特与鲍勃·莱特这对夫妻总结研究伴侣关系,提供咨询和培训的经验,独树一帜地提出了,利用争吵发现隐藏在亲密关系背后的真实问题可以促进亲密关系改善这一观点,撰写了《如何正确吵架》这本伴侣沟通指南。
这本书通过对15种争吵型的分析、亲密关系迷思的剖析,挖掘争吵的本质,提出了六个为幸福而争吵的技巧,为改善亲密关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关于亲密关系的迷思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答案千人千面,《如何正确吵架》中是这样说的:
真正的爱情意味着,你们要共同在这段关系的泥沼中挖出污物,拔除杂草,让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历久弥新。真正的爱情中有亲吻也有怒吼,有嬉笑也有争吵,有相互慰藉也有彼此挑衅。它需要的是真实,而非谨言慎行。若想获得真爱,你就需要感知所有的情绪:恐惧、伤害、愤怒、悲伤,当然还有快乐与幸福。
在我看来这是十分理性的观点,更多人则深陷于亲密关系的迷思中。书中揭示了七个关于亲密关系的迷思:
迷思一:我只要拥有一段关系,就会变得快乐
迷思二:爱意味着喜欢并接受我真实的样子
迷思三:找到“对的人”或“灵魂伴侣”才是答案
迷思四:相容性很重要
迷思五:化学反应很重要
迷思六:感受到吸引,意味着遇到了“对的人”
迷思七:只要有爱就够了
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拥有一位伴侣,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永远幸福下去,只代表我们可以与另一个人过上“感情越来越深的生活”。没有人可以成为我们的救世主,我们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有对亲密关系的种种迷思,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期望值会更高些。当期望未得到满足,争吵就爆发了。比如说,情人节没有准备礼物等等。
为了方便对号入座,更准确地判断影响亲密关系的冲突,文中列举了常见的15种吵架类型。
1. 推卸责任:“到底是谁的错”。
2. 家务琐事:家庭责任分配的问题。
3. 财务纷争:消费观引发的争吵涉及了自我价值方面的问题。
4. 有话不说:用沉默回避冲突。
5. 欲求不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关系受挫。
6. 如果你真的爱我:没有人懂得读心术,有想法就要说出来。
7. 我受不了你:需要挖掘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流于表面。
8. 你爱……胜过爱我:这个省略号可能包含了一切另一半以为的人或物。
9. 原生家庭矛盾:双方家庭的矛盾会演变成伴侣间的冲突。
10. 我早告诉过你:每个人都会犯错,更不喜欢被揪住不放。
11. 你总是/你从不:这样的指责太过绝对,会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
12. 你骗了我:隐瞒、撒谎和不守承诺等都可能被另一方视为欺骗行为,让对方痛苦。
13. 你跟你妈/爸一个样:这类争吵对亲密关系毫无益处,反而会戳到另一伴的短处。
14. 你变了/你不会改的:改变与否不是亲密关系的试金石,也不意味着被背叛。
15. 你让我觉得丢脸:会做出一些令另一半难堪的事情,反应的是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既然吵架无法避免,那么我们该如何发挥吵架的积极作用,为自己的幸福而战呢?认清争吵的本质,使用书中介绍的6种技巧,可以将争吵转化成一种增进关系的途径,从而获得更多亲密感。
二、争吵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吵架?因为我们心中有渴望。”从15种争吵的类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在所有成功的关系中,都存在着两种相互作用的强大生命力:一种是缩短彼此距离的拉力,一种是让彼此保持独立的推力。
当没有协调好这两种力量,造成距离的太远或者太近,就容易让人感到不适,从而爆发争吵。轻则伤感情,重则分崩离析。
如果要使争吵变得有意义,就一定要努力去挖掘双方内心的感受,明白自己和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尽量去满足彼此的渴望。一旦回避争吵背后真实的问题,争吵会是不是上演,劳神费力。
在婴儿时期,我们的大脑不断发育,形成了构建信念矩阵的神经通路,支撑着我们潜意识中的观念、感受和行为模式。
争吵源自人心中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深受内隐记忆、限制观念、依恋图示等信念矩阵的影响。
1.内隐记忆
过去的经历造就了我们的内隐记忆,尽管它被我们存放在意识之外,当我们感受到愤怒、恐慌等情绪的时候,内隐记忆就会被触发。
比如说,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会害怕,安全感缺失。当长大后与另一半相处时,另一半的冷漠、没有反馈等等就会使她感到恐慌。
2.限制观念
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因为丈夫和妻子来自不同的家庭,自然有不同的限制观念。
限制观念不仅来自于家庭,也来自于我们深处的社会文化。 关于限制观念需要记住的是,你所认为的是对的,不代表他人所认为的就是错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大多数问题是没有黑白曲直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尽力消解掉自己的限制观念,对另一半更包容一些。
3.依恋图式
科学家将我们从早年的亲子关系开始对爱的样子和“感觉”产生的无意识模式,称为“依恋图式”。它影响了我们成年后关于亲密关系的价值取向。
根据依恋理论,成人的依恋类型可以分为四种:安全型、痴迷型、回避型和混乱型。痴迷型的A与回避型的B相处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A有被抛弃的恐惧,希望得到更多安全感,而B对陷入亲密感到恐惧,会不自觉地保持距离。当A想向B靠近的时候,B就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依恋图式没有好坏之分,但是确实会引起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书中点出了要害,认为“依恋图式体现出了你们过往生活留下的未解心结,只有解决了这些未解心结,你们才能实现个人的转变和关系的成功。”
内隐记忆、限制观念、依恋图式就是隐藏在争吵之下的深层原因。争吵的积极意义恰好在于去探寻这个深层原因,重新认识自己,了解对方。
三、为幸福而吵架的七个技巧
当我们摆正心态,正确看待争吵以后,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莱特夫妇为我们总结了7个有效吵架的技巧。
1.唤醒渴望
每一次争吵都是对未满足渴望进行的抗议。常见的渴望包括以下7种。
获得安全感
去爱、关心、回应他人
与人产生联系,相互重视并相互了解
表达真实的自己、自我认识和潜能
感到自己有影响力
发展人际关系
与更重要的存在建立联系
挖掘内心渴望时可以采用“我想要……这样就能……”造句,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发现内心的渴望。比如,我希望她能多主动和我联系,这样就能感受到双方都在为爱努力。
2.紧密互动
情侣之间的互动包括建设性互动(如积极回应、保持真实与真诚等)与破坏性互动(如逃避争端、心不在焉等)两种。
紧密互动不要求互动多么积极主动,具有建设性,而是有意识地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去碰触双方的渴望。
3.揭露问题
这个技巧要求我们去探寻争吵的原因。为了找出潜意识里的限制观念,书中介绍了“从过去寻找诱因”这一工具,主要由一系列问题构成,比如:
这件事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有什么体验跟我现在的感觉很像?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谁?
这件事激起了我的哪些限制观念?
4.解救自我
在上一步中,我们通过“揭露问题”进行了自我释放,“解救自我”则要求我们建立全新的相处方式。具体做法就是赋能观念,通过给自己布置任务,与限制观念作斗争。比如:
每天要求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一次
每天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喜好五次
……
5.重建矩阵
重建矩阵就是建立新的神经通路,用获得的新观念去改善关系。作者提出了“开发执行意向”这个工具,简而言之就是提前考虑清楚不同的情景下自己打算做什么。具体可以使用“如果……就……”句式,比如:如果我觉得自己不爱对方了,那么我会看一看是什么困扰了我,告知对方,或是直接说我想要或渴望什么。
6.坚持行动
坚持行动意味着每当亲密关系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都要努力运用书中教授的技巧去应对。
正如世界著名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所说:“假如我一天不练习,我自己会发现。假如我两天不练习,我妻子会发现。假如我三天不练习,全世界都会发现。”
亲密关系的维护是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坚持行动是我们必须为亲密关系做出的努力。
通过《如何正确吵架》一书,莱特夫妇使我们认清了关于亲密关系的迷思,认清了争吵的类型,并且传授了获得幸福的6个技巧。在亲密关系中,冲突和争吵并不可怕,当我们为幸福而有效争吵,我们也能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去建立更有活力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