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女儿跟爸爸亲”,而我不是,我对父亲的爱受之、敬之、避之。
我的父亲,是严肃的,是细心的,是温暖,是冷漠的,是保守的。
严肃的父亲。
父亲性格内敛,少言。他的严肃在于他从小到大对我和弟弟的教育,可谓“家法严格”,小时候我们俩闯祸了他会毫不留情地拿着棍子敲打,而妈妈总是在一旁护着我们。小学毕业,考虑到可能要到较远的初中去上学,他为我买了一辆相对老牌自行车较小的车,拉着我每天都去附近的煤场空地学习如何骑自行车。一次次地摔倒、再起来,我的大腿根被那大车的横梁砍得一条条紫红的肿起来,好在一周后我学会了独立骑车,而且从此以后几乎没有再摔过跤。
细心的父亲。
严谨又仔细的他,年轻时跟长辈学了木匠手艺,自己又是一个凡事爱钻研的人,但凡家里有什么需要动手做的手艺活,比如小凳子、床头、小桌子等等,他都能轻松搞定,而且做得很精致。如今的他爱上了书法、奇石异木。对书法字体的研究细致入微,他买了各种书法教学书籍,一点一竖地研究着,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他对奇石异木亦是情有独钟,有些时候不知从哪里找来的老树根,他会一点点精心雕琢,最后上漆摆出来,还真的很漂亮。
温暖的父亲。
他的温暖首先在于对女儿细腻的父爱。小时候的我总是爱生病,一生病就头痛欲裂,挂了吊瓶后一口饭都吃不下,他总是在铁勺里炒个鸡蛋喂我吃,我不吃他就很严肃地瞪着我、口气严厉地非让我吃,于是我就吃一口不再吃第二口,他又瞪着我吃......就这样每次生病他都是这样想着法地让我吃东西,期盼着我的病快快好起来。我考上大学,父亲亲自送我去学校,办理完入学手续,逐一安顿好我的一切需用后,他乘学校的大巴车去了火车站,我到现在仍然记得他离开时的背影。
父亲的温暖还在于他对阾里乡亲的热情。父亲年轻时候有个标签——“秀才”,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被村里人称作“秀才”。记忆中,小时候每逢春节前的几天,家里总是很热闹,周边的邻居们都拿着红纸到我家找父亲给他们写春联。他对此应是很喜欢的,为了更好地为邻居们写春联,他还专门买了几本关于生肖、春联的书。此外,因为他做事仔细认真,当亲戚朋友需要的时候他也会帮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冷漠的父亲。
跟别人不一样的是,对于父亲我有所逃避,不愿亲近,我有恨在心。那一夜,恐惧、惊吓、痛苦并存,泪水如同滚烫的岩浆浇进我的心里,深深地在我的内心烙下了永久的伤疤。时至今日,每一次想起我对父亲的恨都不会因为时间而减少。按历来的规矩,村里每逢正月十五都会在晚上演社火,那是我上小学时某一年正月十五的夜晚,因为父亲喝醉了,妈妈给他盖好被子把家里收拾好后带着我和弟弟去看社火。等我们再回到家,噩梦来临......印在我脑海里的是爸爸站着、弯着腰,左手拽着、压着我的妈妈,妈妈就那样无助地被他按在地上,他嘴里嘟囔着,好像在说什么没给他盖被子之类的,那右侧的胳膊、那大手用力地挥动着,一下又一下打了下去、打着妈妈的头......我和弟弟吓得躲在窗边的小床边,惊恐、无助、仇视......我恨他,恨到永远不可原谅!
保守的父亲。
我的父亲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便已失去了双亲,他在兄长们的照顾下长大、成家。因为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对所有的事情都表现得格外珍惜,也是因为来之不易,父亲不愿意随便投资或者做一些尝试,他总是固执己见地坚守着自己拥有的和熟悉的。也是因为这样,一直心气高傲的母亲在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时总会和父亲擦出火花,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总是在争吵着,一步一步、一滴一滴地积累着。
我的父亲——严肃固执,温暖细心,冷漠保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尽管我对他有恨,但也仅限于他对妈妈的暴力态度,父亲对我和弟弟的爱虽没有妈妈般整日的嘘寒问暖、没有妈妈般直白的表露,但他关键时候的一句句叮咛、一次次严厉教育、一件件事情的周到安排我们都能感知。
所谓父爱如山,大致也是在说父爱的深沉、厚重吧。
愿天下为人父者健康、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