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悦读 002】 2019/01/29 星期二 荐书蜜友:左手里的春天
文│我是娇娇妈 来源│ID:jiaojiaoma8
01
去年有一则新闻很火,2岁半女童遭亲妈虐待致死。
记得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令我至今难忘的一个细节是:
警方赶至现场施救时,女童已奄奄一息,而此时她仍伸出手,嘴里念着:妈妈抱,妈妈抱。
每次想起这个细节,我就会想到:有多少父母,在无论怎么吼、怎么凶孩子,孩子都爱你的年纪里,对孩子肆无忌惮,学不会善待?
前几日看到了一个视频,让我再次对此感触至深。
(备注:视频来自嘚吧嘚自媒体平台)
视频中,孩子们模仿父母在辅导作业时对他们的凶狠和羞辱:
“你动点脑子行不行?”
“跟你讲了这么多遍怎么还不懂?”
“你怎么又犯这种错误?我是生了一头猪儿子吗?”
孩子们很委屈,也很伤心。
一个孩子说:“就算这道题不会做也不能这样骂我呀!”
看到孩子们对此愤愤不平,采访者让他们给这样的父母打分。
本以为他们会打出低分,结果,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毫不犹豫地给出了高分,甚至是满分。
“他们管我骂我也是为了我好。”
“严是爱,松是害。”
“觉得她们很伟大,很感谢爸爸妈妈”
看着孩子们天真的面孔和稚嫩真诚的话语,心里很是心酸。
哪怕吼他们骂他们打他们,让他们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双重伤害,他们仍然愿意单纯地相信“爸妈是为我好”并爱我们如初。
看到这里,不知那些曾因心情不好或过于焦躁而把火气撒在孩子身上的父母是否和我一样,顿时泪流满目,心里对孩子满是羞愧?
02
吼骂教育是一种愚蠢的教育,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正因如此,我们在对孩子发火之后常常陷入愧疚之中,甚至躲起来哭一场。可悲的是,我们愧疚之后,下一次遇到同样的事依然控制不住去吼骂甚至动手打他们。
为什么会这样?
根据众多案例以及亲身经历,总结起来,我想大概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是打骂教育模式的循环;受原生家庭打骂教育的影响,潜意识里认为这种教育有效果,潜移默化地将其用在孩子身上。
二是认知水平有限;难以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打骂教育会对孩子的性格、格局和行为模式等造成深远伤害。
三是情绪管理能力差;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等。
基于以上几大因素,我们一边吼骂孩子一边悔恨不已,陷入恶性循环。
03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做到善待孩子——既对孩子不吼不骂,又能教育到孩子呢?
当然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娇妈总结了以下四大做法:
第一,多自省,善总结。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需要为人父母懂自省、善总结。自省和总结的能力越强,改变的能量就越足。
比如写作业这件事,当父母有了自省和总结的能力,就会明白,孩子写作业拖拉,一个错误重犯好几次,并不是不认真听讲,也不是故意气父母,而是孩子之间确实有差异,他就是悟性太低了。
而面对悟性低的孩子,发脾气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加剧他对学习的恐惧和自卑。
父母需要做的是,耐心,耐心,再耐心。
唯有不断自省总结,才能改变自己的原有认知,得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第二,多尊重,改变沟通方式。尊重是沟通的前提。孩子虽然是孩子,却也拥有独立的人格,每个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倘若忘记这一点,那么,很多时候与孩子的沟通便是无效沟通。
比如面对孩子写作业拖拉,很多情况下,父母总会心急如火地威胁道:
“还不赶紧写?欠打了是不?”
当你怒吼孩子、威胁孩子时,他内心的情绪是恐惧和反感的,此时他很难集中精神去听你要表达什么,更多是在压抑自己的情绪。
所以,当你想要要求孩子集中精神,快速完成作业时,可以将反问威胁改为假设引导。
“如果你在9点前完成作业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看会儿电视或者玩一会儿游戏哦!”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让孩子当即感受到了自主权和被尊重。他会更愿意去接受这件事,而不是站到父母的对立面。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思考如何更好合理地协调学习和娱乐的时间。
第三,少包办,培养自主力。孩子自主的前提是,父母不包办,狠心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
比如赖床、写作业磨蹭等,不需要无数次的催促和提醒。
如果孩子赖床不起,就让他迟到一次受到老师的批评;写作业磨蹭,就让他写不完作业后受到老师的惩罚。在他受到批评、惩罚后,他才能知道不自律会带来什么后果。
如果他抱怨,那就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事事依赖父母。
唯有如此,他才会对日常生活行为、学习行为等上心并负责。
第四,用规则教育代替情绪教育。靠吼只能震慑一时,靠讲道理只会让孩子厌烦,而规则教育,则能最大程度保障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更能让他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尊自律。
因此,要学会用规则教育代替情绪教育。
如规定一次只做一件事——当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后,他就会做作业的时候做作业,该玩的时候好好玩,慢慢形成了专注的意识和能力。当他出现偏差时,父母好心提醒,他也不会反感,因为他潜意识里有这种规则,知道是自己错了。
再如规定去超市一次只能买一样喜欢的东西——这样的规定会让孩子面对喜欢的东西更遵从内心抉择,不会因贪心而赖着不走,甚至哭闹不止。因为他会明白,不符合规则的要求,父母不会满足。
不过,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心理学上说,没有爱,就没有合作。
能让孩子遵守规矩的前提,是你和他之间有亲密的关系。这是赢得合作的基础。
所以,在此希望,父母们能懂得,教育孩子前,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让他知道、感受到你的爱和关注。
04
另外,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授问学生:为什么人生气时要吼?
一个学生说:因为不冷静。
教授又问:为什么即使那人就在你身边,还要吼呢?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却没有一个满意答案。
教授最后解释说:人在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会拉远。为了让对方听见,才必须吼。但吼的同时,人会更生气,心距离更远,所以要更大声地吼。
是的,越生气,越大声,于是心更远,彼此更对立。
讲这个故事是要告诉各位家长,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坏情绪。情绪越失控,心离孩子越远,教育效果也就越差!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仅仅让孩子听话,而是为了让TA明事理,懂是非,为了让TA能激发自身的能量,去更好的成长。
所以,在此希望所有喜欢靠吼、靠骂等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能音量调小一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让自己的心和孩子的心靠近,唯有如此,才能让彼此更好地理解,才能让孩子更好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错误,然后一步步走向健康成长之路。
05
最后,家长们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感到幸福吗?
曾有调查显示,当父母心态平和,性情稳定时,孩子就会感到幸福。
在无论怎么吼、怎么凶,孩子都爱我们的年纪里,他们更需要我们给予的这份幸福。
因此,但愿我们从此学会戒吼戒躁,学会善待孩子,事实上也是在善待我们内心的自己。
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就是为人父母一场终身修行。
希望我们一起加油!
如有侵权或疑问,请联系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