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的时代,不知道他的才华有无让同行人感到绝望?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受天地垂青的人。在极度重文的时代,他偏偏能够于谈笑间做出注定流传千古的诗句。仿若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遣词排句的慧根已经被悄然种下。于是,就那么随意的惊异当世。大唐盛产诗人,也有很多人妙手偶得,佳句流传千载。但是在太白的刺眼光芒下,他们都失去了颜色。也有人举出杜甫,说大唐诗界,双峰并举。且不说两人在是文艺书上的造诣区别。试问,同样高质,高产情况下,在不羁洒脱,人见人迷和终身困厄,飘零不定之间相比,你更愿意是哪个?或许李太白的出现,于华夏文化而言是一大盛事,但于同时代的诗人而言,就不是那么令人激动了。
昨天金庸先生去世,一时间各大社交网络满是追思与哀叹。想来,金庸先生对全体华人精神层面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一个时代的终结’这种泛化的描述也已经显得太为单薄。对于金庸先生的卓越贡献和独特个人魅力,太多太多文章,或是专业,或是随性的给出了多维度的分析。作为只是读了《射雕》和《天龙八部》两部小说的我,自觉是不够格写什么文章来致敬金庸先生的。只是默默的计划着,给自己采购一整套完整的小说集留念。
我喜欢读金庸先生的小说,也痴迷于看由此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界的泰山北斗,也是中国报业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去世引起全体缅怀自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不知怎的,我却因此而消极了很一会儿。人生一世,有的人光芒遮盖大地,如前文提到的李白,如刚刚仙逝的金庸先生。他们的灿烂光芒会久久显示在人文历史长河之中,为后人仰望。有的人则如你,如我,如成千上万挤在各类交通工具上刷微博,微信抒怀的他。我们似乎是注定了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亦如李太白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在那个时空里,太多太多的人曾和他生活在一起,他们争相吟诵他的诗篇,他们遵他为仙。可是当时代前行之后,后世的人却独独记住了他。至于那剩余的一众人,都成了他所在时代的背景。多少年以后,我们又会成为后来人口中的他们。
苏东坡讲‘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当时写下这首词时,想来,他也有着些许失落。人生太短,怎奈历史又太长。在好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瞬历史幽寂中,人的失落、迷茫与消极感沉重而不可承受。但走出那一刻,人就又会积极向前。人终究是在成长。因此也没必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里不可自拔。且莫说,来路还长,我们未必不能大器晚成,星耀当空。退一步讲,即使默默如尘埃,过好自己的生活,也是精彩。毕竟生活并不是要过给别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