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山学校的工作坊共创中,亚历山大老师的两个观点让我深深受益:
第一是组织的愿景使命是包含所有成员的意志在内的完整的表达。
这一条的实现,老师用了一个简单的分组讨论工具:“你为什么要这个学校?”。每一位参加工作的老师或者家长真实的表达了自己对被学校吸引的原因做了陈述,并且提出对学校发展的期待与想法。而在总结中,老师特别强调,总结的文字中需要包含所有人员的意见的真实表达。于是最后,愿景使命小组总结出“因为华德福教育,因为孩子,因为学校,因为社区与家长和其它”的五部分表达。尽管这个总结中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愿景和使命的范畴,但是这个工作的价值在第二天上午的现场呈现中激发了每个个体内在的同理和共情,推动了工作坊的场域导向一个完美的共创成果。
这不同于我以往做过的任何一次愿景和使命的共创,无论是在工作的单位还是在做教练服务过程的企业愿景使命整理总结。这是真正走心的场域力量的总结和升华,透由文字的力量传递出所有成员共同的意志,在开放和包容的集体意志推动下,在场成员仿佛集体穿越了那个针眼,集体自然流现,产生向上(善)的结晶力量。
第二是组织的愿景使命是不断迭代进化的。
老师说这是我们初创的愿景使命的成果,但是因为我们构成的群体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的场域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产出的愿景使命的成果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比如是一年,再通过社区大会集体回顾这个愿景和使命,对他进行修订和完善。
我想这个过程不只是愿景使命所表述内容的迭代和进化,更是一个包含组织社区在内的所有个体再次深度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让每一个参加的个体不是把愿景和使命只当成挂在墙上的文字或图片,而是内化到自己的心中,再通过个体的思考情感和意志转化为促进组织发展的力量。
《重塑组织》第2.6章“倾听进化宗旨”,描述了与这个异曲同工的过程。
“生命渴望一切的发生,其脚步无可阻挡。任何时候,倘若我们试图控制生命或者妨碍其想要表达的基本需求,那都会自讨苦吃…
与生命携手,跟上它连贯的韵律,这需要我们认真地接受生命的方向。生命再走向完整,这个方向不容忽略,也不能轻视。人们对于琐碎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目标或者自我扩张式的工作都不会保持长期的关注。太多的组织要求我们投身于空洞的工作、热切于狭隘的愿景、致力于自私的目标、花精力于竞争的冬季……一旦我们开始回敬以厌恶,并从这些努力中撤回自己的精力,那就标志着我们对于生命和人有了一份承诺。”——玛格丽特•惠特利&迈伦•凯尔纳——罗杰斯
橙色组织以导向竞争性的“赢”的成果,让组织的愿景和使命为竞争(打败对手)而服务,对“赢”的追求往往超越了组织的宗旨,这便让组织的个体脱离了组织使命宣言的指引,成为了组织的通往“赢”的路的奠基和工具。而在进化的青色范式中,回到了真正的使命和愿景来探索:我个人的使命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去实现的?愿景和使命不再是标语或者口号,而是真正催人奋进和和指引方向的能量,它指引了员工在经营实践中的行为。有意思的是青色组织的实践证明,虽然他们为愿景和使命而行动的方向偏离了竞争的方向(许多青色组织在实践中,以愿景和使命为指引真正去义务服务于竞争对手的提升),但是他们在市场中的表现,通过市场份额和增长表现出来的业绩缺远远超越了同行。如荷兰提供社区护理的博组客公司,以“帮助老年病患果上自理及有意义的生活”。创始人若斯•德布洛克将被博组客革命性的运作模式事无巨细的公之于众,邀请更多的同行学习他们。他接受所有来自竞争对手的邀请,去给他们解释博组客的运营模式。德布洛克和另一名同事以顾问的身份深度参与了其竞争对手ZorgAccent的项目,并且不要报酬。但是,即便如此,在成立七年中,整个荷兰有60%的社区护士和患者放弃了其它照护机构,投奔博组客。
这些强化了我对亚历山大老师带领愿景使命共创时的两条原则的认知,同时也在通过我们自己帮助学校建设愿景和使命过程中的行动转化让这个认知不再停留在头脑的思考层面,而是通过情感的同理转化和行动的意志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能量。我想这样的能量便指引着我们现在正在延续的社区共创和生态建设的路程。也会在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生发出更大的力量,导向一个和谐共荣的健康社区生态成果。
也是在这样的能量的指引下,我们开始推广亚历山大老师“IMO横向领导力大师班”的课程,旨在通过这个课程帮助到更多的向往青色组织构建道路上的同仁们,我们一起携手并肩,贡献当下转型中国中,更多的进化型的生态组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