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物质的稀缺,忙碌是时间的稀缺,孤独是人际关系的稀缺。
稀缺造就了管窥心态,因为缺钱,就越会把眼光放在短期收益上,导致我们忽略了更多有益的,极大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判断力。从而导致一直深陷于贫穷之中,无法逃出贫穷的桎梏。
之前听过一句话:计较是贫穷的开始。这句话与稀缺心态只是逻辑先后顺序不一样,却是同一个道理。
小时候生活在国企大院里长大,这个大院里的人都来源于相邻村庄,幸运的是被国家征地拆迁,同时被分配在国企工作。所以,大院里邻里间家里的事情,大家都非常清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企只给每个家庭分配一个岗位名额,每个家庭都是将这个工作机会留给儿子。
香姨是家里最小的女儿,自然没有国企正式工作,打一些零工。她老公认为她赚不了多少钱,就让她留在家里看管孩子。香姨家里不是很富裕,又没有自己的收入,手头非常不宽裕。平时总是喜欢占小便宜,总是索取别人,没有奉献和付出,导致她身边没有人喜欢她。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都喜欢能给自己帮助的人,而不是剥削自己的人。
其实爱占小便宜也无可厚非,也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但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却让我大跌眼镜。
香姨的公公有两个儿子,公公年事已高,需要两个儿子轮流赡养。大儿子长期在外地,一家六口住在两房里,新的三房正在装修中。小儿子就是香姨老公,住在老家当地。这种情形合情合理先轮到香姨家赡养。
香姨认为自己是小房,自己也穷,不应该先轮流她家赡养。在家里哭闹着不愿意赡养老人。香姨的老公通过家暴来解决,声称可以不要老婆,也不能不要父亲。
真实的剧情也是这么的狗血,真的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上一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整体都不好,主要原因就是穷,子女养成了稀缺心态,不孝顺。将眼光放在短期利益上,限制了自己的判断力,不孝顺老人。认为资源就这么多,给老人多一点,自己就少一点。
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赡养老人是我的责任,我如何做才能赚更多的钱,去获取更多的资源?一个是主动,一个是消极,长期来看,结果肯定不同。
再来说说屏叔,女儿高考考上体育大专院校。屏叔认为按照现在就业形势投十万块给女儿上大专,相当于将钱扔进水里。当时我还挺认同屏叔的观点,还不如用这十万块做点小生意。
但是如果是有钱人会怎么做?直接撒钱上,先上了再说,不上更没有机会。
住在楼下的吴伯,在下岗浪潮中买断了国企工龄,获得一笔赔偿金,做起了包工头。但是工程做的不是很好,没有什么钱。女儿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本二分数线,只能上私立本三学校,学费相当于现在的十五万。吴伯想了想,学费确实挺贵,但是钱还可以再赚,女儿学业耽搁就无法补救了。吴伯就用自己工程款的流动资金周转,东拼西凑给女儿上本三学校。
毕业时,恰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加上学校又不是名牌大学,找工作非常地困难。一时只能做房产中介,公司前台,似乎这学历也没有用,钱仍在了水里。十年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她即将成为人事经理。如果没有本科学历,这个机会怎么也轮不到吴伯的女儿。
由此可见,父母不同的心态,子女的命运截然不同。
物质的匮乏,将我们拉入“管子”这种,造成管窥心态,管窥造成大脑带宽负担,削弱了我们的视野、思维能力、判断力。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不得不借用(物质,时间等)。借贷加剧了我们的负担,借用时间,借用金钱,走向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稀缺。 Ctt效能教练课件
计较是贫穷的开始,稀缺心态造就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