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家长面对自己刚出生的宝宝时,都会满心期待地在心中默默立下宏愿——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XX,希望他能够XX。随后,开始为自己的这个目标默默耕耘。
是的,我也不例外。
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妈妈。为了能够学到好的育儿方法,把孩子教育好,我阅读了大量的育儿书籍。这些年,为了实现我心中的“梦想”,我可以无视自己的种种需求。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无条件为孩子的成长让路。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我很少会跟朋友去吃饭,更别说是逛街、闲聊了。在我看来,把时间用在孩子之外,是一种罪恶。我把自己彻底与外界隔离了,每天的生活简单到了极致。我曾经自我安慰,相信我的牺牲、付出,若干年后一定是有收获的。现在看来,有点自我麻痹的意味。
可是,教育孩子这事,真的不是搬砖,不是肯出力气,就能搬更多的砖。
随着韦宝渐渐长大,他身上的很多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很多次,就在那么一瞬间,我发现他已然成了我的翻版。那一刻除了惊恐,还有焦虑。
我之所以努力地向外寻求方法,其实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超过我,不要活成我的翻版。可是,我曾经唾弃的一些行为、习惯,却不知不觉中,在他身上显现出来。这是多么讽刺啊!
至此,我也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家长即使生活再苦、再累也不曾落泪,不被生活击垮,可是面对孩子的成绩单时,瞬间崩溃,泪如雨下。因为,家长把所有的期望都投射在了孩子身上。一厢情愿地以为,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当结果不如意的时候,他们自然是承受不住的。
家长永远是最有奉献精神的一个群体。为了孩子,他们可以顶酷暑,冒严寒,带着孩子在各种辅导班之间穿梭;为了孩子,他们倾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为了孩子,他们甚至可以忍着病痛......可是,有没有发现,家长在做这些的时候,好像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其实唯独少了家长自己!为了孩子,他们已然把自己活成了一架机器。不用去考虑自己有没有什么委屈、想法、感受,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在孩子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他们要做的只是如机器般,不知疲倦地运转,赚钱,养家,挥着小皮鞭,催赶孩子不断向前、向前!
可是,家长在如机器般高速运转的时候,却很少有时间关照自己的内心,更没有时间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只是争分夺秒地往前赶。
细想一下,家长在为孩子割舍掉自己的种种爱好,牺牲掉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的时候,活得完全失去了自我的时候,难道真的没有一丝怨言吗?一定有,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假装看不到,随后会自我麻痹——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这些被我们忽视掉的不满情绪,会一点点累积在一起。时间久了,像个一触即发的隐形炸弹。家长的心中其实有一架天平,一头是自己的长久以来的负面情绪,一头是孩子的成绩、成就。如果孩子的成绩好,暂时就可以压制住负面情绪。可是一旦某一次孩子让家长失望了,所有的情绪就会占了上风。
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孩子某一次表现不好,考不好的时候,我们立马如豌豆射手一般,冲着孩子不停地发射“子弹”。这些“子弹”里,其实更多的是我们长久以来累积的负面情绪。
“子弹”射完了,只剩下了愧疚。紧接着,又投入新一轮的努力中。就这样,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和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一边爱着孩子,一边伤害着孩子。
很多家长从来不愿意花时间去审视一下自己,不去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是一边驱赶着孩子,一边不停地对孩子念叨,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而家长之所以一再提醒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说到底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以及对孩子未来的无限恐惧。我们不能接受孩子身上的某些问题,说到底就是不能接受我们自己身上的问题。所以,当我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与其说我们是生孩子的气,不如说是在生自己的气。
看到孩子渐渐变成了自己的翻版时,家长很少会想到要去改变自己,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孩子。为什么?因为我们总觉得改变别人比改变自己容易,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于是,我们开始不遗余力地寻求各种方法“修理”孩子。
可是,我们很少会想,孩子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源其实就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不先去从自身找原因,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就算再好的育儿方法,也都无济于事。因为,我们自己都是千疮百孔的,在践行那些方法的时候,也自然会走样儿。换句话说,我们内心都是苍凉的,贫瘠的,我们又能给到孩子什么呢?
任何育儿方法的实践,一定是以爱为基础的,一定是基于良好亲子关系上的。如果没有爱做基石,我们做的越多,管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我们可能没有好的育儿方法。但是我们可以先做我们自己,先不要着急去塑造、改变孩子。我们可以先花些时间去修补一下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思想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