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人工智能被炒得很热,很多企业都在高薪聘请人工智能工程师。今天咱们就来谈谈人工智能啥时候能开窍。
自下而上的涌现##
“一旦其数量级越过某个门槛,就会不可避免地涌现出目的。”——《控制论》诺伯特 维纳。
之前有幸看到了《复杂》这本书,里面讲了一些关于遗传算法,迭代,涌现,系统论等方面的概念。作者深入地了解了圣塔菲研究所——一个研究复杂系统现象的组织,与当今主流搞细分研究是截然不同的。里面的很多科学家都会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方面从一个宏观整体的角度去做一些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他们也会跨界合作,多学科交叉而得出一些更接近复杂系统本质的思考。
所里有一位科学家叫霍兰德,他在研究复杂系统时,将生物中的遗传规律与编程做了结合。他在想,既然像人类这种复杂的生命,是可以由一些相对简单(其实不简单)的基因相互组合,交叉,变异,一步步使人类由很低级的生命层次进化到如今这么复杂高级的系统。那么可不可以在编程时,先设定一些基本的参数,作出一定的条件限定。然后编写少量的基础代码片段,让他们不断自行复制,让它们也像基因片段一样不停地随机发生相互组合,交叉,变异。最后他们将自主进化到一个相对理想的复杂系统层面。
接着,他这么做了,也成功了。于是霍兰德被称为“遗传算法之父”。当今人工智能之所以不同于之前的两次人工智能潮,个人认为“遗传算法”这一理念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有生命的系统总是自下而上的。从大量极其简单的系统群中涌现出来,而不是工程师自上而下设计的那种机器。自上而下的系统需要告诉每一个构成单元碰到情况该如何做,过于复杂,愚蠢。
复杂的行为并非出自复杂的基本机构。极为有趣的复杂行为是从极为简单的元素群中涌现出来的。获得类似生命行为的方法,就是模拟简单的单位,而不是巨大而复杂的单位。让行为从底层涌现出来,而不是自上而下地做出规定。要把重点放在正在产生的行为上,而不是最终的结果上。有生命的系统永远不会安顿下来。
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原理其中主要观点就是说,先做一些基础的编程工作,然后不停地输入数据,大量的数据。紧接着,机器会用这些数据去针对模型进行拟合,模型会越来越清晰,当达到一定程度,就能通过模型对还未发生的事情作出预测。互联网精神包括: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如今大量的代码被共享,大量的数据可以被收集,将使得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地步。
混沌的边缘##
生命浮现于海洋之中,而你生存在其边缘,欣然于海水流动中无穷的养分。因为我相信生命同样地起源于混沌的边缘,我们就生存在这个边缘,欣然于物质所提供的养分。
使生命和起源的这个神秘的东西,就是介于有序之力与无序之力之间的某种平衡。你应该观察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而不是观察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当你从这个角度观察系统时,就会发现存在秩序和混沌这两个极端点。两极之间,在某种被抽象地称为“混沌的边缘”的相变阶段,在这个层次的行为中,该系统的元素从未完全锁定在一处,但也从未解体到骚乱。既稳定到足以储存信息,又能快速传递信息。
那么,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能开窍,它是在选择拥有自我意识之后消灭人类,或者服务人类,都不是人类能够预测的。因为当那一天到来,我们已不是同一个层次的生命,夏虫岂能语冰。
最后,想说一句。活在当下,小伙子们洗洗睡吧,该来的总会来的。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你走在哪里,都在命中。
天地无方,故所在为中
循环无端,故所在为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