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下邽血战,庞涓遭挫败。献公灵堂之上,孝公主张国丧从简,众元老自请人殉祭拜先君。秦魏仇恨高涨,要杀公叔痤以泄恨,孝公言明不杀原委,说服了荧玉和嬴虔。卫鞅单身赴秦救老师公叔痤,嬴虔出面,孝公暗中观察。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应是明君何难为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秦孝公论战
看起来秦孝公他和秦献公一样都在做战争准备,但秦孝公的战略准备和秦献公“以战养战”的打法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可以看出秦孝公他有了更明确的思路。所以领导者一定要有明确的一个思路和立场。
但当秦孝公做好这个准备的时候,突如其来的魏骑兵庞涓带着三万大军杀过来了,那秦孝公的应对策略就是要打我们就打。在决策当中我们说过不应该去做反射性决策,应该真正去区分敌人来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
子岸将军:来者何人,下马。
卫鞅:我有大事求见秦公。
子岸将军:好大口气,你是何人?
卫鞅:士子卫鞅。
子岸将军:说,从何处来?
卫鞅:安邑,公叔丞相府。
子岸将军:何事入秦?
卫鞅:将军可知,庞涓三万铁骑逼近骊山。
子岸将军:你想做什么?
卫鞅:救师出险,救秦出困。
子岸将军:魏人救秦,说,究竟何事
卫鞅:言尽于此,其余非秦公不言。
……
我们看到第二幕公叔痤被俘,卫鞅只身入秦立雪救师。《大秦帝国》书和电视剧不同,在书里面是没有这一章的,卫鞅在之前是没见过秦孝公的,也就是说秦孝公做的所有的决策是自己的决策,这点很重要,也对后面的选择很重要。
卫鞅入秦,其实说句实话,卫鞅进秦国救公叔痤跟他在利益上是没有太多关系的,卫鞅更多的是他对道义的坚持,他认为是对的事情,他就一定会去做,就像在销售当中更多的是坚持。销售不在乎飞得有多高,在乎的是你飞得有多远。
销售要有坚定的信念,销售更要有健康的身体,起码像卫鞅这样能够饿六日不食。但销售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客户的需求,所以卫鞅回答子岸问他入秦的目的,卫鞅说的是救师出险,救秦出困,他是为客户来的。
子岸将军:禀报君上、上将军,抓到一个魏国小吏,自称是公叔痤学生。
嬴虔:砍头,首级带回栎阳祭灵。
秦孝公:不忙,公叔痤属下来此做什么?
子岸将军:这小子口气牛大,先是说庞涓三万铁骑来到,又说要救师。
嬴虔:我立即宰了这厮!
秦孝公:大哥,想想再说。
嬴虔:有什么可想的,这是敌国仇人。
秦孝公:问清楚再杀也不迟。
嬴虔:窝囊。
秦孝公:大哥,伏击庞涓要紧。要不这样,你先赶过去,我随后赶到。
嬴虔:一个魏国小吏你还把他当个人物。
秦孝公:大哥,持重谨慎,总是好一些嘛。
嬴虔:好吧,我先杀了庞涓这中原虎
……
对于卫鞅入秦我们看到秦孝公和嬴虔两人的不同意见,嬴虔我们不能说他笨,他只是像绝大部分小老板习惯性的做反射性决策,所以他永远是喊打喊杀。而秦孝公则不同,秦孝公他做任何事情之前,他都想收集更多的信息来做事情的区分。
做决策之前,第一步就是区分决策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区分事实和真相,那我们起码可以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如果我们能够区分正常和福气,那我们生命当中的每一天都会有所不同。
在决策当中我们说过最重要的一点,大事小处理,急事慢处理,千万不能做反射性的决策,更不能拍脑袋做决策。真正的高手,真正卓越的领导者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甚至会看得更远。所以对于卫鞅入秦嬴虔说杀,那秦孝公说再看看,问清楚了再杀也不迟!
就像我们在这一幕当中所看到的,因为面临压力,秦孝公也要去解决眼前更多的问题,所以秦孝公他的处理方式就是让子岸先把商鞅看住,既不去理睬他,也不能放他离开。
子岸将军:你走吧,国君已回栎阳。
卫鞅:既然秦公无暇,我可以等。
子岸将军:说了国君不在,还等什么,快走。
卫鞅:在下确有要事,还烦将军再次禀报。
子岸将军:好,想等你等,可没人管你吃喝。散了,让他喝西北风去。
子岸将军:君上,那小子还在风地里挺着呢。
秦孝公:子岸,你留在骊山我交给你两件事,其一,看好这个卫鞅,不理他,也不要放他;其二,我把公叔痤交你接管,秘密拘押,非我亲来,任谁不许见,万一庞涓突破骊山伏击圈,立即将公叔痤转移商於大山,事后公叔痤如果还活着,你大功一件,否则,你提头来见。
子岸将军:君上放心,万无一失。
……
所以秦孝公对子岸的两件事分别是,第一,要看住卫鞅,不理他,也不要放他,看看卫鞅到底想干什么;第二,要保护好公叔痤,秘密拘押,就是不能够让公叔痤死,一旦公叔痤在这个节骨眼上死了那势必就会影响到秦孝公的和谈战略。秦孝公交待给子岸的这两件事其实都代表秦孝公在抓机会。
成功人士和失败人士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失败人士很容易陷到问题里面,他只是不断的在解决问题。而一个成功的人永远是带着问题往前面走,在问题的发展过程中去解决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知耻而后勇,一个人怀有羞耻感,就能够分清是非、善恶、荣辱、美丑之界限;就能够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就能够时刻反省自己,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迁善改过,战胜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