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终身成长》知道这部电影。之后随手一搜,发现网上关于它的介绍,最常见的一句是: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
如果纠结逻辑的话,《土拨鼠之日》这部电影的核心情节发生得颇有些无厘头,你没法解释主人公怎么就会莫名其妙地困在了某一天,然后无论他捉弄别人、挑衅治安还是纵身从高楼跃下,第二天六点钟的闹铃一响,就可以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重新地也是重复地再来过一遍之前的一天。
当然,这是主人公最大的困惑,也是观影者最为好奇的问题,那就是,他该怎样突破这样一个奇奇怪怪,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的困局?
电影中有许多不断重复的场景,用以描绘主人公不断复制昨天的无奈甚至抓狂。从某种程度上,也让看的人焦心。所幸的是,在一次次地失望甚至绝望过后,主人公找到了出路,终于迎来了他的明天,观影者也方才得到点化,觉悟到了这个不能强求逻辑的故事背后的要义。
一个人,只有把每一个看起来是日复一日的、没有变化的、波澜不惊的、甚至是我们觉得无聊无趣的“今天”,努力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过得精彩而不白费,我们所期盼的那个不一样的“明天”才会款款而至。
至于充实而有意义、精彩而不白费的达成方式,一是向外,一是向内。
向外一方面是说心中常怀悲悯之心,关注他人,为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另一方面是要人真诚对待自己的工作,对那些不得不做的工作尤其如此。主人公在现场播报土拨鼠之日的场景是整部影片当中的重头戏,反反复复演了许多遍,但之前无数次消极慢待态度之下的播报效果俨然与最后主人公热情投入、积极面对后截然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同不仅指向电影里观看新闻的受众,更指向了以不同的心态处理同一件事情的主人公本身。
向内则是为自己而活,去做那些想做的事,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重要的是,马上开始。电影里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是,主人公被耳边传来的钢琴旋律打动,决定立刻去学习弹钢琴,为此他不惜付出1000美元,让钢琴老师心甘情愿赶走了原本的学生,接待了他这个不速之客。在真实的生活中,像这样豪掷千金只为即刻达成所愿的行为当然是不切实际的,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此,但这个片段仍然值得人回味与思考。
总之,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节奏不快,也说不上环环相扣没有尿点,至少我自己是花了几个晚上分段看完的。其中主人公心态转化的部分处理得也有些突然,他从绝望到重生希望、改变心态的心理变化或者说某个重要的契机,影片表现得不是非常清晰。但这些比起我从故事里获得的一点儿识见和收获,都显得无伤大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