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交的定义
社交,就是关系,关系来自母婴关系。链接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链接或者说依恋关系,是孩子今后:』
1. 生存、自我价值的核心
2. 情商、情绪管理的雏形
3. 社交、婚恋关系的基础
4. 智力、头脑发育的养料
(二)什么是好的社交
所以,当我们谈社交时要分清楚:
1. 你希望你的孩子和任何人都是深入的关系吗?显然不是。
2. 社交中你的孩子是什么类型,引导型也好,跟随型的也好,只要关系中的人,也就是你的孩子,她感觉舒适是不是就是好的关系?
学心理学有句开玩笑的话,学了心理学,不要到处给人瞎指导,一个神经病人家过得很幸福,你不要屁颠屁颠告诉人家你是神经病,结果人家不幸福了......
(三)社交形态的举例和来源
孩子在童年时期,7岁以下,模仿就是在社交,4岁以下的孩子是没有社交的,他们的社交关系是不稳固的,今天一起玩个车就是朋友,翻脸就不是朋友的,都是无意识的。
模仿同伴是同龄人之间社交的方式。模仿大人,其实是在复制母婴关系。
一个妈妈会和孩子眼神交流,会关心孩子的情绪,会链接,这个孩子就会复制这一些“技巧”,表达爱的方式。
(四)社交的界限和来源
所以,在社交关系里我们应该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界限的人”“有选择的人”。
这界限有了,就不会有青春期的交友不慎问题,因为他清楚我的界限在哪里,什么时候听别人的意见,什么时候不听。
这个能力从妈妈那里来:你不要听妈妈的话,你选择做正确的事情,跟随你的内心,妈妈说的也不一定对的;你的情绪我可以理解,你的行为我不能认同;我现在无法接纳你的情绪,我们各自来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不因为你的情绪而生你的气。这就是界限。
(五)孩子社交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孩子的玩具被抢了或被推了怎么办?
孩子在做什么呢?在社交!孩子本来和我们的关系还没理清,还要复制这个关系到别人身上。“我做了什么,我会被不接纳,这个分寸如何把握”,都是要练习的。
问题二,害怕胆小的问题。
自信+会保护自己,我认为才是有力量的社交。
自信来自妈妈,来自母婴关系,所以社交本身不能实现自我价值,价值在童年、在母婴关系里就奠定了基础,在家长面前没有价值的人,在社会关系里都是在苦苦索求外在的东西定义自己的价值。
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会保护自己的,因为有原始脑。他们天然对于关系的要求是很高的,不是随便就要跟你熟悉的。(我总跟很多问我类似问题的妈妈说,红黄蓝幼儿园事件里,幸免地孩子就是一个会哭会闹会害怕的孩子。)
这些判断哪里来的?原始脑 ,由它判断这里是否安全,这个人是否值得信赖,这个人是不是我的真爱。
所以“胆小”不是问题。
问题三,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还有被抢玩具等情况。
你是否需要介入的标准:1.这个情况是不是危险或者不健康,比如欺凌、持续的肢体冲突;2. 孩子对于这件事不能接受,且孩子没有语言表达能力;3.年龄。
没有语言能力的娃,有伤害性行为发生时,我们出面维权;有了语言能力的,除非有较大伤害性,比如以大欺小的,其他的我们应该带着孩子去发现一个成长的机会。启发孩子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和他一起想办法。这是我们在协助孩子发展多向关系,也是上幼儿园的最重要的事。
你的介入有两个作用:1. 保护孩子 ;2.示范给孩子。
这个示范一定是客观的,比如一个大年纪的孩子推到你的孩子,你孩子哭了,你不要说:你怎么欺负人。因为我们的孩子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欺负,她哭也许是因为被突发的情况吓到了,你定义了一个欺负,以后只要有人碰孩子,孩子就说你欺负我,这个时候你就没得考量了。
你要说:我看到你推到了她,你需要道歉。抢玩具也是,我看到你拿走了我们的玩具,**并不愿意分享,我希望你还给我。
问题四,孩子被虐了就找妈妈怎么办?
一个会寻求帮助的人是很不错的,解决不了就寻求帮助。
寻求帮助的时候给孩子示范如何维权。孩子维权不成功,问孩子需不需要帮忙,让他知道你可以依靠的。有问题了要靠得住,不能推给孩子,示范,一遍遍地示范。
常有一种情况,孩子维权了没成功,你还给我我的玩具,对方小孩说不给。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需要你帮忙,再进一步示范:这是我们的玩具,你需要尊重我们,阿姨现在要拿回来了。然后把你的玩具拿回来。这样的时候,我建议找到对方家长,别给人家孩子弄哭了,以为你替孩子出头虐了人家娃。
问题五,社交为了什么?
社交有很多种,不同的深度不同的作用。亲密关系是生命的延续,同事关系是工作需要和资源的调用,见面打个招呼是为了不尴尬。还是那句话,你的孩子有界限,自然会把我跟谁关系深一点,跟谁浅一点。
问题六,技巧性的东西如何学
打招呼、叫人、询问别人,这些都是技巧性的,就像小狮子学捕猎,就是模仿大狮子+无数次的练习。
你见人握手,孩子慢慢也会;你见人打招呼孩子也会的以后;你经常组织你的朋友来玩,孩子大一点了经常请他带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一起出去玩,这些都是学习技巧的好方式。
而练习的过程,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节奏。我们负责提供环境,孩子会在良好的环境里吸收对自己生命有益的精华,真的内化以后就会输出的。情绪的认知那一课讲了,语言、行为都是工具。
案例:上次别人推了我家娃,其他家长和老师都发声了,但是别人家长没有任何歉意还和孩子一脸无事的笑呵呵的,孩子跟我说“妈妈,她推我”,我说“我看到了并接住你了,你有事么?”,孩子摇摇头。对于这样的,我怎么处理比较好?我当时跟娃说,以后不要和她一起,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上课,并把椅子挪到靠近其他小朋友的地方,求K妈指教。
如果你碰到无节操家长,建议:
1.先保护自己的孩子,检查有没有伤着,切勿动气耽误了孩子;
2.其他步骤一样的,示范维权:你好,你刚刚推了我们,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先询问,也有可能没有注意到,不知道下手重了,我们先不判断)此时,一般大部分家长会道歉的。
实在碰到了就是没有节操的,远离就是对的。这个过程的示范,是告诉孩子在关系里暂且不要随意判断。
所以,保护+维权都要的,也不要在类似事上消耗能量,增加自己的负情绪。“以后不要和她一起,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不说也好的,孩子自己会体会的。我们切记不要在孩子原本的情绪上,给孩子增加负担,情绪的认知那一课也讲了,让孩子自己体会整个事情,告诉他我们离开这里就够了。
举例:我们也碰到了一次,在迪卡侬玩,一个小朋友要拉KK,他要玩绿色的健步机,KK说你不要拉我,我玩好了你玩,排队。对方就掐了他一下,我还没有出手,我知道他基本可以搞得定,KK掐了回去,对方家长不干了。
说我们打人,让他家孙子打回去,那么我出来介入了,我带他离开。带孩子远离危险你做的是对的。离开的时候,我不会说以后不要跟他玩,这是带情绪的,这个时候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愤怒的情绪。
我会说:我们离开这个,不是因为我们弱小,是我们没有必要在这样的环境里消耗能量。
当然K爸也有男人的见解,因为KK当时说,妈妈你不要拦着我,我去揍他。
我觉得男孩子这样的举动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当时对方家长要动手了,我觉得我们还是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