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篡改了努尔哈赤所定的八旗制度?
说起满清,绕不开的就是八旗,在清朝入关前后,八旗军所向披靡,而鸦片战争后,八旗子弟已经成了游手好闲的代名词。今天,咱们来聊聊八旗那些事儿。
一、八旗制度的由来
其实,关于八旗的来龙去脉在很多史料上的记载是矛盾的,而且从皇太极开始,越往后关于八旗的记载和论述越语焉不详,颇有雾里看花的感觉。
《清史稿》“志105兵一”记载:有清以武功定天下。太祖高皇帝崛起东方,初定旗兵制,八旗子弟人尽为兵,不啻举国皆兵焉。清初,太祖以遗甲十三副起,归附日众,设四旗,曰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复增四旗,曰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统满洲、蒙古、汉军之众,八旗之制自此始。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八旗仅仅是一种兵制。
《武皇帝实录》中的记载却并不仅仅把八旗当成一种兵制,而是一种军政一体的管理体制,孟森在《清史讲义》中指出:“八旗者,太祖所定之国体也。其国体假借名之,可曰联邦制,实则联旗制耳。”我们得清楚一件事,《清史稿》的成书时间是在清灭后,而《武皇帝实录》的成书时间则是努尔哈赤当政时期,谁更接近事情的真相,一目了然。
二、八王共治的美好希望
天命七年(1622),后金汗努尔哈赤以其子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托为八和硕贝勒(即旗主贝勒),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之制,“有人必八家分养之,土地必八家分据之”,并指示在其身后应坚持实行此制。是谓“八王共治”。
《武皇帝实录》中记载,有一次八位贝勒(这时候八位贝勒已经全部是皇子了)询问努尔哈赤,我们中间谁能继承您的大位呢?努尔哈赤说:不能让太强势的人继我为君,这样的人一旦为君,恐怕会倚强恃势。你们八个人可以为八固山之王,有才德能受谏的人才可以继承我的位子。如果不纳谏,不遵道,可以选择有德者替换。在努尔哈赤看来,这样的制度可以解决为君者的贤与不贤的问题。其实,按照努尔哈赤本来的设定,八旗制度就是清朝的国体。设置八旗,以八位和硕贝勒为旗主,旗下的人称为属人,属人对旗主有君臣之分。八位贝勒负责治理自己的旗,各置官署,各有人民,互相之间没有高下之分,大家属于并列关系。国家并没有固定的君主,由八家公推一人为首长,如果八家中有人对君主不满意,就可以更换。不管是真心也好,拉拢也罢,努尔哈赤就这样将规矩定下来了。试问,这样的制度哪个君主能接受?所以,皇太极登上大位后,就开始不断的削减八固山之王的权力,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削权,努尔哈赤寄予厚望的八旗制度终于被阉割完毕,皇权大胜,中央集权制得到极大加强,而八旗终于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八旗!
三、八大和硕贝勒的结局
八和硕贝勒分别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托。
代善:1635年(天聪九年),代善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1636年(崇德元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被皇太极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代善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压抑。
阿敏:努尔哈赤年间,曾参与萨尔浒、灭叶赫、克沈阳、辽阳等战役;皇太极时期,统兵攻打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求和,战功赫赫。天聪四年,因阿敏弃城投降,皇太极大怒,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罪状除了此次弃四城之外,还有心怀异志、当年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廷议阿敏死罪,皇太极改为幽禁,仅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其余财产归济尔哈朗。1640年11月,病死于狱中。
莽古尔泰:天聪五年(1631年),因战事不利被皇太极训斥,在争辩中,莽古尔泰用手拿起自己的佩刀,数次用眼睛怒视皇太极。皇太极非常气愤,因而怒骂当初莽古尔泰之母继妃富察氏犯罪时,莽古尔泰亲手弑母邀宠的事情。其后诸贝勒商议莽古尔泰大不敬之罪,夺去和硕贝勒爵位,降为多罗贝勒,削五牛录。天聪六年(1632年)十二月,莽古尔泰抑郁成疾,暴病而亡,天聪九年(1635年),以大逆之罪追夺莽古尔泰爵位。莽古尔泰余子被废黜宗室资格,子孙由黄带子降为红带子。
济尔哈朗:济尔哈朗为人沉稳,但看起来又软弱听话,而且他站队正确,始终与皇太极保持一致,且关系良好,是以其他贝勒因反叛获罪而他不但没受影响,反而一次次获利。皇太极死后,扶持福临继位,与多尔衮一起辅证,同被称为“叔王”。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拉拢三王联名追论多尔衮的罪状,清算多尔衮一派,是济尔哈朗一生最大的贡献。此举结束了自皇太极逝世以来、长达数年之久的皇室内斗,还大权于皇帝,使清朝在入关之初、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实现了政治稳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多尔衮:在清朝开国史上,摄政王多尔衮无疑是决定清朝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明清兴亡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策进关夺权;又在关键时刻,指挥关键的山海关决战,一举击败李自成,清朝顺利进关;再决策,定鼎北京;国家初成一统!从一定意义上说,多尔衮之开创清朝历史新纪元,与努尔哈赤之开国奠基一样,同具深远的历史意义。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后乾隆皇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铎:这又是一位猛人,但是少年时期的经历让他形成了叛逆的性格。十三岁时,父亲努尔哈赤去世,他母亲阿巴亥被逼生殉与父汗同柩而殓。幼年丧母,使得多铎对皇太极满怀怨恨,尽管出于家族利益仍然频繁征战疆场,但却时不时地要恶搞一下皇太极。据《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赏识谁,多铎就攻击谁;反之,皇太极讨厌谁,多铎就与谁结交、亲近。在商议军国大事时,多铎时常会不给皇太极面子,你要往东我非要往西不可。但是多铎战功赫赫,就是他生擒洪承畴,攻占了扬州,斩杀了南明督师史可法,并制造了“扬州十日”,生擒了弘光帝。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顺治九年(1652年)十二月,多尔衮身后削爵,多铎因是其同母弟之故,连累追降为郡王。
岳托:早年投身戎马,跟随努尔哈赤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先后封为台吉、贝勒,后因军功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主管兵部。努尔哈赤去世后,以大局为重,力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后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极不满,动辄获咎,屡遭贬至贝勒。崇德三年(1638年),因天花病逝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