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微信读书”,《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是我读完的第8本书,也是我遇到的在字里行间书页里读者留下想法最多的一本书。尤其到了书的后半部,当作者张宏杰先生在列举完乾隆本尊的真模样开始总结陈词时,读者的想法更是多到,有时候一屏手机的文字就能勾出读者十来个想法。所以,书读到这里,参看读者想法的时间大大超过了阅读原书的时间,而这些写下自己阅读想法的读者,大多数跟我一样,不学中国历史已有经年后,回头看康熙、雍正、乾隆等等皇帝的所作所为,多半是通过那些号称自己拍摄制作得非常严肃的清宫剧。深信不疑那些清宫剧有多久,被《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撕扯得就有多疼痛,而在手机上留下自己的片言只语,是与自己同样疼痛的同好互舔伤口的最佳办法。
瞧瞧荧屏上黄袍加身的乾隆多么器宇轩昂!事实上,乾隆连170公分都没有。身高不是问题,拿破仑就是著名的矮个子,可是,拿破仑的历史功绩并没有因为其人生某个片段猪油蒙了心而被否定,倒是乾隆,嘉庆以降这个国家就从来没有停歇过对他的粉饰,所谓“谎言说了一百遍就成了真理”,我们陡然遇见张宏杰实话实说的这本书,怎能不肝肠寸断?
原来你是一个偏听偏信而使黎民百姓深陷饥馑的昏君。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北归,途经江苏与山东交界处时,“新修好的御路旁边的散水沟里,跪着两个鸠形鹄面的人,一望而知还两个灾民”,可是,乾隆就是看不出这两个灾民已经陷入生活的绝境。看不出,也就算了,淹没在溜须拍马臣工里的乾隆,竟连灾民的申诉都听不进去,明明是“河南西部遭遇了严重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夏邑县令孙默和河南巡抚图勒炳阿等官员串通起来,隐瞒灾情。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所以他们才壮着胆来告御状”,且被乾隆判定为两个“形似灾民”的人,是收了官吏的唆使前来告刁状的。不用说,告状的灾民不得好死,就连管理他们的地方官也担上了莫须有的罪名,生不如死、死亦不知为了谁——这个章节,出现在全书的三分之一处,我已然不能接受真实的乾隆是这么草菅人命的皇帝,但是,张宏杰先生用无法更改的事实打了我们关于乾隆是盛世时的好皇帝这一固有认识的人,一记记响亮的耳光。谁又能想到,两个灾民御路旁拦驾告状,竟然会让乾隆祭出史上最严酷的文字狱的臭棋。看着那些心无勃豀只是喜欢在白纸上抒发几句胸臆的文人,被斩立决、被凌迟、被下大狱,我想说,那些胡编乱造金碧辉煌清宫剧的人们,何以要给今人那样的误解?
“乾隆朝文字狱的目的是以超级恐怖为手段,消灭一切可能危及统治的思想萌芽。三十余年的文字狱运动,如同把整个社会放入一个高压锅里进行灭菌处理,完成了从外到里的全面清洁。一切有胆量、有头脑、有野心和他较量的人,都已经从肉体上消失;一切稍涉异端的书籍字纸,都已经被烧光;连绵不断的惨痛绝伦的大案,已经吓破所有活下来的人的胆”(微信读书《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第659页)。
假如,我们强迫自己认定,这一段文字是本书作者张宏杰先生夸大了乾隆时代文字狱的危害,宽慰地告诉自己,文字狱只是造成了个人的灾难或者说造成了文人这一群体的灾难,那么,不愿睁眼看世界从而断送了中国有可能随世界共同前进的机会的乾隆,则给中华民族造成了万劫不复的大灾难。
《世界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个机会》是我阅读《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一书的过程中最让我痛彻心肺的章节。无论是我们的历史教材,还是我们的影视剧,言及鸦片战争,必然是船坚炮利的英国人强盗一般用炮弹轰开了大清帝国的国门。张宏杰先生告诉我们,在茶叶贸易造成中英之间的贸易英国人长期处于逆差的尴尬境地数十年里,英国曾经想过各种办法试图与乾隆时代达成公平的贸易关系,甚至,派出英国国内最懂得大清的外交官带着一船给乾隆的礼物万里迢迢来到中国以期达到目的,但是,乾隆只在意英国人带来的礼物有没有合他心意的以及用什么办法让英国人跪拜在自己面前,丝毫不去理会大宗礼物中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明和创造。在此等颟顸的态度支配下,乾隆时代怎么可能去跟英国人达成公平的贸易关系?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倒是被英国人看了个正着,鸦片战争不期而至。“如果乾隆能通过马嘎尔尼访华敏锐地感觉到迫在眉睫的威胁,并抓住这最后的时机积极经略海上,加强中外海上交流,并非没有可能获得大量最新西方军事及科技成果,迅速赶上世界水平”(微信读书《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第928页),作者张宏杰只是回撤到乾隆时代做了一个假想。是的,历史不容假设,当假设被科学地认证可能变成事实后,我们民族在鸦片战争以后受到的欺侮和凌辱,怎能不令我们痛恨所谓的乾隆盛世?!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一书出版已有经年,我不知道那些喜欢让清朝皇帝在电视剧里粉墨登场的编剧们导演们,为什么看不见这本书?看见了这本书,又为什么不直面历史告诉普罗大众真正的乾隆是什么样的?粉饰并不能让未来更美好,倒是,借古鉴今能帮助后来者清醒地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