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这是一个出了陶渊明、竹林七子、王羲之和天下第一行书的时代。
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的制度下,有这样一股清流,他们不一味的迷恋儒学,依附皇权,而重视自我,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这就是魏晋时期的风尚,鲁迅先生称之为魏晋风度。
《子猷谒郗》的封面
时代的苦难与人生的沉重,刺激了魏晋士人言行和文化风采的潇洒清畅。魏晋士人对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恐惧感,国破家亡引起的孤寂感,在人生的艺术化、审美化中得到了宣泄与净化。
他们潇洒飘逸,不滞于物;他们蔑视礼法,率性而动;他们冶游山水, 栖逸林下;他们尚情重情,一往情深。
魏晋名士以一种不同流俗甚至也不同于任 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展现独具魅力的个人风采,构成了特有的魏晋名士风度。
这个时代,士人们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世俗的、 外在的风貌容姿,而是能表达某种内在的、本质的、超脱的风姿容貌;不是人的外在行为节操,而是人的内在精神成了最主要的标准,凡论人必言其精神风貌如何。
蓝雯轩作品《世说新语》
重神韵,尚清的审美特征
魏晋时期是一个崇尚男色的时代,一本专门记录美男子的书——《世说新语·容止》
这个时期美男的标准是:
不仅要白最好还带有体香,如果软弱无力还能再平添三分优美。
[详细说魏晋美男子的文章请戳:男人也要化妆!魏晋多美男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品评人物时,首先要窥视他的神姿神明,要透过形骸观看精神。有的人貌不惊人却炯炯有神,因而能获得好评。
《世说新语·容止》中对庾子嵩的记载: “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围十围,颓然自放。”
《世说新语》中 用“清”来形容魏晋士人的姿容、品貌、气度、风神的比比皆是。“清“的不仅指魏晋士人飘洒超逸脱俗的仪态风神——举止闲雅,潇洒飘逸,还体现出魏晋士人内在的人格理想, 既显出从容不迫的风神,又显出雍容大度的气量。“清”则正是魏晋名士对他们所心仪的体态风貌与智慧才情评价的一种审美特征。
魏晋时期的审美风格也影响了雕像审美观,
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宣扬佛教,因此魏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石佛像的造型充分的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审美特征。
北魏时期的佛像嘴角永远是上扬的,具有鲜卑人的特征,脸型威武雄气,眼睛睁大,目光充满威严,大耳下垂,
北魏时期佛像具有典型的异域风格,这也是中国佛造像史上比较浓墨重彩的。北魏王朝的佛造像最为后人称道,最具时代特色的乃是北魏中晚期的秀骨清像,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对佛像进行汉化改造的结果。
2012年春节期间,考古队在河北省邺城遗址发现了一处巨大的佛造像埋葬坑,出土佛造像2895件,这批佛像跨越北魏,东魏,北齐和唐代数朝历史400余年。邺城作为六代都朝在当时的影响力巨大,特别是北朝皇族尊崇佛教,因此邺城内修建了大量的佛寺,史书记载,邺城周边曾有4000余座佛寺。
现在这些佛像都被保存在邺城的佛造像博物馆里:
在专制时代,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无可名状的深远影响。
跟我们一起,走近邺城体味魏晋美学,游历山水,来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