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端午时,记得小时候的我们每逢端午,大人小孩早早的就开始着手准备了。那时我还在上小学,端午前的半个月学校的女孩们每天都会拿着花花绿绿各色毛线到学校,在课间休息时三五成群的开始制作香包。香包分两种,一种是用棕叶做成棕子形状并在里面塞上艾叶,再在外面用各种色泽的毛线围着棕子将线有序的绕上去,各种颜色的毛线相互搭配很是漂亮,最后将做好的大小不一的香包用针线串起来,每个香包之间用一些珠子相隔,做好后的香包不但赏心悦目还会散发出幽幽的艾叶的清香,这种香包因操作简单小孩子都喜欢做。那时的我因苦于做不好棕子便和同学分工合作,我只负责绕线,因为我对颜色的搭配有些天赋所以经我做出来的香包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和夸奖,为此我揽下很多绕线的活,那期间是超忙,课间十分钟就没闲过并且还不得不带回家加班加点的赶活。爸妈对我的敬业精神是相当的佩服,说要是我家小女子学习也有这种精神就好了!我那时经常沉迷于我们自发组织的兴趣爱好小组里。还有一种香包是以布做原料,用针钱将布缝成心形,再将艾叶塞到里面然后缝好,最后也是将做好的心形香包串起来,还可以在最末端的香包下用线做一些流苏,这样看起来更漂亮,只是这种香包主要借助针线完成,操作难度较大,一般都是由大人制作,现在我还能清晰的记得母亲曾给我和弟弟各做了两串香包,我的那串是粉色小花布做的,弟弟那串是深蓝色布做的。为此我还带着香包到学校向同学展示母亲的手艺,并寸不离身的带着它,遗憾的是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端午节要吃的东西也很多,其中有几种是必备的菜肴象棕子、盐蛋、皮蛋、汗菜。那时的棕子都是自已做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棕子,只是品种较单一,一般就椒盐味和甜味。那时我对甜味棕子特别钟爱,每次吃完后都不忘舔棕叶。汗菜的汁是红色的很鲜艳,我和弟弟都争抢着用它的汁拌饭吃,看着被染得红彤彤的米饭就胃口大增,一口气能吃两碗。
插艾叶也是端午的传统,据说为了避邪,那天家家户户门边都要插上艾叶。那时母亲提前一天从山上采回艾叶等到端午那天早早的就把艾叶插到每扇门的两边,艾叶的清香便萦满了整个房间,在母亲的催促声中我和弟弟才起床,带着母亲做的香包相互打闹着,想到过节心里也特别兴奋。只见母亲端着一个盆,里面盛着用雄黄和酒兑成的液体,并用一把小刷子将雄黄酒洒向房间里的每个角落,据说这样可以避免蛇的入侵。母亲还将粉末状的雄黄点在我和弟弟的额头上避凶,还叫我们喝下用艾叶泡过的水,据说这样可以防腹疼。然而却没人考证过这些习俗是否能达到这些功效,但小时候的我每年都乐此不疲的让母亲点雄黄、喝艾叶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享受着的不单只是节日的快乐而更多的还是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