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
《荀子》的礼学思想:和谐有序的社会必然是不平等的。
一、等级、名分、分别心
1、人类依靠礼义,施行等级名分制度,形成强大力量
荀子认为:人的力气不及牛,速度不及马,却能役使牛马,因为牛马不能形成组织
2、佛教为什么在印度没落
- 印度靠种姓制度的等级和名分,维系社会秩序,
- 佛教“人人平等、众生平等”的主张,对种姓制度太颠覆。
3、佛教与儒家的妥协
- 儒家推崇礼制,核心是强调人与人的不平等,佛教的传入令儒家如临大敌
- 儒家认为:“人人平等”就等于“礼崩乐坏”
- 墨家推崇的“平等”近似于西方的中世纪行会,是儒家猛烈抨击的对象
- 儒家佛教化、佛教儒家化的变通
4、设定等级名分,是因为资源有限
- 资源有限,欲望无穷。
- 圣人规定等级名分,给每个人规定资源分配的份额
- 荀况并不迂腐,考虑到了阶级的流动性,在《荀子.王制》中说:
- 公子王孙,若言行不合礼义,就该降为平民
- 平民百姓,只要言行合乎礼仪,就该升入士大夫行列
二、有序的不平等才是和谐
1、社会的和谐有序全靠最高统治者的圣明
- 只要名分、权势、地位相等,人与人之间就无法形成统属关系
- 诸侯称王称霸,与周天子平起平坐,诸侯与天子都平等了,社会就彻底乱套了
2、晚清变法者对《荀子》的批判
- 荀子关于“专制统治”的主张接近霍布斯,貌似不被重视,实是中国两千年专制统治的幕后黑手
3、取法自然:有序的不平等才是和谐社会
- 天尊地卑,自然、合理;
《荀子》引述古书名言: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三、无神论的窗户纸
1、无神论的基础古已有之
- 殷商时代:相信天命,统治者是天在人间的代理人
- 周朝:不信天命的周族人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揣着明白装糊涂,神道设教
- 久而久之,统治者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的宣传
2、孔子不去捅破窗户纸
- 孔子恢复周礼,但不把无神论的窗户纸捅破
- 春秋时代,无学术辩论压力,孔子、老子写书,都是观点简略,解读空间大
3、荀况必须亮明立场、旗帜鲜明
-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为了把道理辩论明白,必须挑破无神论的窗户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四、伤感情的无神论
1、天道就是自然规律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都不成立
2、乱世,需要一点迷信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乱世,无神论的观点,很伤感情,很难讨好;
后世的无神论继承者们(汉朝王充、唐朝柳宗元)都被人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