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决定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一个人的行动决定了一个人的现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量对一个人的现状改变是根本的,但恰恰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毕业的人还能保持阅读学习的人少之又少。
毕业不在阅读学习的理由,多是工作忙,生活里的琐事太多,没有心思了。这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阅读的时间,或者说不再有大块的时间让我们心无旁骛的阅读学习,更多的是碎片化的时间。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在工作八小时之外时间的利用之上。下班回到家到睡觉前这段时间是如何利用的,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来学习,当然学习不局限于自己坐下来静静的看书。在生活养成学习的习惯,在与高人的交谈中,在处理日常工作的事情中,在电视节目中,只要我们多留心,多思考,多总结,都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场所。
对于一个人所处的境况,我认为都应该向内来寻找答案。外在所有的表象下,实际推动的还是个人内在。
大学毕业时,在和几位要好的同学在宿舍里卧谈,谈到小时候被人欺负后,各自的想法。其中,一位同学说小时自己被同学欺负了,他就立志像他哥哥一样成为一个体育生,只有欺负别人,而没人敢欺负自己。另一位同学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说那会他就在心里暗暗立志,只要今后自己能够进入上层社会,就不会跟这些小混混有交叉了,就谈不上被欺负了。前一位同学本科毕业就进了一个家公司,后者报送到清华读博。在相同的事情面前,不同人的反应迥然不同,最后的发展也迥然不同。
从根本上来说,是两位同学的输入信息不同,前者同学日常见到的都是自己哥哥高大威猛的形象,因而在他意识里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以暴制暴,后者同学爸爸是大学老师,在他的意识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向发展,脱离底层里。
在工作中,不丢弃学习,始终保持一种饥饿状态,努力的吸取知识营养,才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价值,也会越来越有安全感,不论是给自己的安全感,还是给周围人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