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在的小朋友,毫无疑问,他们的标配都是≥1个培训班。
很多家长都是看到别家孩子某一方面出色,就会有让自己孩子学习此项的冲动。他们认为:别的孩子能做到的,自己的孩子也应该能做到,甚至会比别人更强。
其实要想让孩子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就应该细心观察孩子,发现他的擅长之处,有针对性地培养。让孩子真正拥有一技之长,这样他在这个社会里才能长久地占有一席之地。
记得兰兰妈刚去美国的时候,我的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寓言故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动物们决定建立一所能让孩子学会爬行、飞翔、跑步、游泳与挖洞等所有技能的学校。因为在哪一门课最为重要的问题上大家意见不统一,所以便决定让所有的学生修相同的课程。
兔子擅长跑步,但在游泳课上差点被淹死,此后,它吓得连跑步都不行了;鹰理所当然是飞行高手,但在挖洞课上却显得笨拙无比,徒劳的花了很多时间,后来连怎么飞翔都忘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动物身上。
这是一个在西方流传很广的寓言,这些动物就好比孩子:他们好奇好问,生动活泼,如同各有所长的各类可爱的动物,他们的这些特长为将来事业的成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极大的可能。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保护、培育和发展这些特长。
“因材施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那么,我们该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呢?
01
找到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
如果我们看别的孩子某方面优秀,也让自己孩子学习的话,孩子刚好对这方面感兴趣,或许能有一定的成绩。
但若是你的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爱好,或者对它排斥,这样既浪费你的金钱与精力,还会使孩子丢掉许多宝贵的时间,更可怕的是,孩子没有任何进步,有可能还会因此变得自卑。
所以,当我们看到别的孩子某方面出色的时候,可以羡慕,但不要逼迫着孩子也去学习。
兰兰妈曾接触过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天生迟钝,从小到大,不管如何努力补课,成绩还是倒数几名。这在主要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前途的社会,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之后,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而那位母亲比孩子更加焦虑与痛苦,她担心孩子的未来。
但是,这位母亲没有气馁,她决定从别的方面培养孩子。
一次,看到挂在墙上的体育奖状,这位母亲眼睛一亮,决定从此下手。后来她发现儿子不仅耐力好,而且力量过人,每次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他总能在投掷方面拿第一,在长跑项目上也多次获得名次。
为了让孩子变得自信,她就在孩子面前经常提他在体育方面获得的成绩,同时,还抽空与孩子一起长跑,投掷重物。不仅如此,母亲还特地找到学校的体育老师,聘请他在课外单独辅导自己的孩子。
这样,孩子在体育老师系统的教导下,掌握了一些方法、技巧,各个体育项目的成绩都提高了很多。
最后,这个孩子被选送到一所体育学校,并多次在大型体育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成为了一个让很多父母羡慕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强项与弱势,哪怕他是个天生智障的孩子。只要你常留意,根据孩子的特长去培养,一样会使孩子取得骄人的成绩。
所以,要想让孩子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你就要细心观察孩子,发现他的擅长之处,有针对性地培养。让孩子真正拥有一技之长,这样他在这个社会里才能长久地占有一席之地,不会成为工业化教育管理模式的牺牲品。
02
父母是孩子成功路上的引导人
大家都知道,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是19世纪最杰出的发明人。但其实他在上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是“智力迟钝”!
同学都非常不喜欢他,老师甚至用皮带狠狠教训过他,因为他在学校的表现不符合老师的要求,总提出许多“荒唐”的问题,考试成绩也非常差,最后,小学刚念了三个月就被开除了。
但幸运的是,他有个善于发现孩子性格优点的好妈妈。
在爱迪生上小学时,学校买来了新教具,他很好奇,全给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的妈妈。
老师对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 “老师,我看你不对!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
爱迪生的妈妈是那么相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自那以后,爱迪生的母亲开始亲自教导自己的儿子,而他母亲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非常与众不同。
她把教育和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游戏,爱迪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此被激发出来,以至于他的母亲很快就无法再教给他更多的东西。
但是,母亲激发出的这种学习热情持续了一生,爱迪生继续学习、探索和实验,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是智商开发的动力。也正是他的母亲观察到孩子喜欢拆东西,喜欢研究一些东西。
在不断鼓励和指导孩子以后,爱迪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终于成为20世纪对人类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
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就简单地采取某种教育方式,其实就是不负责任。孩子在学习中运用自己擅长的一种类型学习,本身是没有对错的。
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成为所谓的“差生”,不完全是孩子不爱学和不努力,往往是父母对他们的学习类型不了解造成的,采用了不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03
尊重孩子的差异性
科学研究表明:常人蕴含的脑子的潜力是基本差不多的,我不是说及其个别的神童天才,当然也不是有学习障碍和思想障碍的。
我们普遍的孩子,从科学最新研究来看,他们所蕴含的发展潜能是差不多的。我们教育就是要把孩子蕴藏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这就对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但现在的家长却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区:
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特长,盲目学。
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奥数、学英语、学写作、学乐器、学画画等等,10多门特长,只要是特长或补习的科目都要孩子学,孩子把时间都浪费在赶路上,到了学习地点,有的没有了精力,打瞌睡,有的没有了兴趣,越学越厌。有点兴趣的,学了没有时间练习,没有时间消化,最后导致没有一样是精通的,反而没有了兴趣爱好。
家长认为主科之外的学习不重要,禁止学。
很多家长只想孩子考个好大学,因此对于孩子喜欢踢球、画画、唱歌、武术、表演等等的兴趣爱好一律不准涉及。就像徐力杀母事件——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17岁高二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学习重负杀死生母。
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吴凤仙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长期的压抑导致他失去理智,残忍地把母亲杀害。
家长全部按照孩子暂时喜好,无选择学。
孩子小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喜欢和爱好,看见别的小朋友学跳舞,对自己的体型特征根本不了解,从众心理,也跟着去学。结果学了一段时间,身体吃不消。又想着去画画,可是又是色弱,对颜色辨认很难,接着放弃。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学习态度浪费了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奋斗的方向。
如果我们一味地用标准化的东西去要求他们,那么他们只能磨棱去角,然后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我们应很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让孩子的个性自由发挥,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具造相同的人。
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多学一些知识,多掌握一种技能。
你有这样的想法没错,但不能盲目跟风,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天性禀赋,因材施教地去引导与培养,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